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继承中医用药经验 创新发明抗疟新药——《青蒿素类抗疟药》简介

2018-09-20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解放前我国就有科学家研究从中药里提取抗疟成分。1964年,我国重新开始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我国科学家继承中医用药经验,发现了中药青蒿的抗疟成分青蒿素,自主创新发明了治疗疟疾尤其是抗药性恶性疟的系列新药——青蒿素类抗疟药。青蒿素是与己知抗疟药完全不同的新型化合物,其发现及抗疟药的发明,是世界抗疟药研究发展史上继奎宁之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也是中西医药结合、继承发扬我国医药遗产的重大科研成果。

为了克服青蒿素不溶于水的难题,我国科学家一方面探索其适宜的制剂,同时对其化学结构进行改造,利用青蒿素还原反应的产物双氢青蒿素,合成了蒿甲醚和青蒿琥酯。它们先后被研发成青蒿素栓、注射用青蒿琥酯、蒿甲醚注射液和双氢青蒿素片4个新药。为了延缓疟原虫对单药产生抗药性、提高治愈率和缩短疗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人员又将青蒿素类药物与我国发明的化学合成新药本芴醇、萘酚喹和研发的哌喹等组成复方,发明了复方蒿甲醚、复方磷酸萘酚喹复方哌喹等青蒿素类复方抗疟药,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青蒿素复方疗法(ACT),成为当今全球防治恶性疟的首选药物。青蒿素类复方被誉为21世纪全球遏制疟疾的希望,青蒿素类药已挽救了数百万危重患者的生命。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女士因其在抗疟新药青蒿素研发工作中的贡献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

2012年,一些曾经将青春年华奉献给这个伟大事业的科学工作者和管理者相聚一起,将自己的经历和积累的研究资料整理出版,《青蒿素类抗疟药》由此而诞生。该书的执笔编写者来自不同单位、从事不同专业,或是亲历这些创新药物研究的发明人,或是主要参加者和管理者。书中反映了他们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的不断创新,以及组织管理和协作攻关的一些独特做法,力求全面、客观地记述我国青蒿素类药物的研发史实和学术成果。该书重点是介绍我国的青蒿素类药物研发成果,包括化学、药理、毒理和临床等各专业详尽的研究资料。过去由于专利保护和国际合作等原因,有相当一部分研究资料未曾发表,这次属首次公开。我国青蒿素抗疟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2003年以来,研究人员又用青蒿素复方在柬埔寨和科摩罗开展“快速灭源除疟”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有可能为全球控制和清除疟疾提供新的思路,该书也收集了这部分新的研究资料。

全书共分为10章。第一章“青蒿素的发现和青蒿素类抗疟药的研发历史”介绍了青蒿素的发现及其抗疟药的早期研发,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抗疟药的发明和研发史,复方蒿甲醚片、复方磷酸萘酚喹片、青蒿素类哌喹复方等青蒿素类复方的研发,也介绍了青蒿素类抗疟药研究的管理和中国青蒿素指导委员会的工作。第二章“黄花蒿(中药青蒿)的生物学研究”阐述了黄花蒿的资源育种和栽培、青蒿(黄花蒿)的细胞工程、青蒿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生物工程等内容。第三章“青蒿素的化学研究”分为青蒿素的提取与分离、青蒿素的物理常数和波谱数据、青蒿素分子结构的测定、青蒿素的化学反应、青蒿素的合成方法以及青蒿素类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

第四章“青蒿素衍生物和类似物”囊括了脂溶性青蒿素衍生物、水溶性青蒿素衍生物、青蒿素聚合物、青蒿素简化物、氯喹母核三烷拼合物、青蒿素类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和杂质分析等内容。第五章“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药理研究”包括: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抗疟药效的研究、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毒理学研究、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抗疟作用原理的研究、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类药耐药性的研究以及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免疫调节作用。第六章“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临床研究”涵盖青蒿素的临床试验、青蒿琥酯的临床试验、蒿甲醚的临床试验、双氢青蒿素片的临床试验、抗疟药的杀虫作用速度观察和疗程探讨以及青蒿素类抗其他寄生虫病的探索。第七章“复方蒿甲醚”包括本芴醇的研究、复方蒿甲醚的研究。第八章“复方磷酸萘酚喹”为复方磷酸萘酚喹的研究以及复方磷酸萘酚喹片的研究。第九章“青蒿素类药物与磷酸咯萘啶联合应用”包括磷酸咯萘啶的合成、磷酸咯萘啶的药理学研究、磷酸咯萘啶的临床试验以及青蒿素衍生物与咯萘啶联用治疗恶性疟的疗效。第十章“青蒿素类—哌喹复方”分别介绍了双氢青蒿素磷酸哌喹复方、青蒿素哌喹复方、青蒿素哌喹伯喹临床试验、含伯喹的青蒿素复方以及青蒿素复方快速灭源除疟等内容。

该书是对我国近半个世纪以来在青蒿素类抗疟药研究领域中取得的重要成果的全面总结,是一部宝贵的专业技术文献。它的出版对我国创新药物的研究、医药院校教学和医药史研究领域具有参考价值,对图书馆及历史资料单位也有收藏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