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雪域高原育种人——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获得者、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副所长唐亚伟副研究员

2018-09-20

 

唐亚伟,副研究员,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副所长,兼任“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藏区青稞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西藏自治区学科带头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拉萨综合试验站站长,青稞育种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青稞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团队核心成员,西藏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
作为青稞育种主持人,带领创新团队开展青稞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新种质创制、遗传改良与示范推广等研究,审定青稞新品种4个。创制与发掘了无直链淀粉青稞新种质2个,创制青稞新种质78个,培育出抗倒伏、优质、高产且稳定青稞新品系125个,审定1个品种。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藏青2000、藏青13、冬青17号、冬青18号、冬青19号、山青9号等青稞新品种培育。先后主持国家和西藏自治区重大科研项目共4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国家农业系统学科群建设项目1项,西藏自治区科技支撑项目8项、科技重大项目20项、财政专项12项、引资项目1项。多年来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曾获自治区科技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一、提出青稞新品种选育思路,青稞遗传改良取得突破性进展
通过项目研究,提出并实施了适应不同生态区域的青稞新品种选育思路,建立了不同生态区域青稞选育基地。组织青稞育种创新团队按照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青稞新品种选育目标,积极利用资源材料鉴定与筛选成果,开展新品种选育研究。
主持并鉴定筛选出了高产、强分蘖、抗倒伏、分蘖成穗率高等综合性状优异的青稞新品系82个,如04-2894-1、09-5024-13、12-5391、12-10556、13-6927、13-9050等,提升自治区区域试验新品系22个,其中7个高产、抗逆性强的综合性状优异的新品系定为自治区生产示范品系,有望选育出具有突破性的青稞新品种。主持审定1个高产、抗黑穗病青稞新品种藏青13。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了藏青2000、藏青13、冬青17号、冬青18号、冬青19号、山青9号等青稞新品种培育,这些青稞新品种目前已成为生产主推品种。
二、针对西藏主推青稞品种突出问题,开展青稞种质资源鉴定与创制
针对西藏主推青稞品种的产量低、抗逆性差等突出问题,带领青稞遗传育种创新团队积极开展高产、优质、抗倒伏、强分蘖等种质资源收集、引进、鉴定筛选与新种质创制等研究。重点参加了西藏青稞种质资源遗传群体构建、核心种质库构建、全基因组测序与重测序、分子标记与克隆、优异基因挖掘等基础研究。
创制与发掘了无直链淀粉(糯)青稞新种质2个,筛选与鉴定获得了β-葡聚糖含量高的青稞新种质08-1127(β-葡聚糖含量高达10.75%)、08-1128等材料10余个;创制了具有高产、抗倒、抗逆等青稞新种质30余个。
鉴定筛选与创制的青稞新种质,为西藏优质、高产、抗倒伏、抗逆等青稞新品种遗传改良奠定了物资与技术基础。
三、开展青稞新品种(系)高产潜力鉴定与示范推广,成效显著
唐亚伟副研究员根据不同生态区对青稞新品种的需求,积极利用鉴定筛选出的青稞新品系开展生态适应性高产潜力与筛选研究,累计鉴定新品系75个,鉴定筛选出适应不同生态区域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新品系12个,其中审定2个。
利用审定的青稞新品种的增产、抗逆等综合优势,在全区示范推广藏青2000、藏青13、冬青17号、冬青18号等累计120多万亩,平均亩增产25公斤以上,累计新增产值1.20亿元。
作为西藏青稞遗传育种创新团队主要负责人之一,唐亚伟副研究员先后组建了青稞种质创新与基因挖掘团队、高产优质青稞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青稞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创新团队,其中,青稞育种创新团队被评为青稞育种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青稞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团队。他还推动建设了国家小麦改良中心西藏青稞分中心、西藏自治区优质青稞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藏区青稞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西藏青稞研究与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平台5个,为西藏青稞等农作物基础研究、品种改良等建立了良好的科研技术平台。
无论是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还是在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中,青稞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多年来唐亚伟副研究员立足西藏特色农业,专注青稞遗传育种创新,在相关国家及自治区项目支持下,重点开展青稞种质资源鉴定筛选、新种质创制与利用、新品种培育与示范推广研究,作为主要完成人培育的青稞新品种“藏青2000”已成为西藏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在为当地农民培育出增产、抗逆的青稞新品种的同时,他还积极组织农牧民开展技术培训,为藏区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