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德高望重 功绩卓著 访造船泰斗张炳炎院士

2010-07-27

德高望重 功绩卓著

访造船泰斗张炳炎院士

 

张炳炎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舰船设计专家。19341014日出生,山东省庆云县人。1960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造船学院船制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七院第七O八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在长期舰船研究设计工作中,张炳炎参与和主持研究设计的船舶多达50余型。尤其是他作为总设计师主持设计建造的多型舰船都是国内首次自主研究开发的,不但结构复杂,技术难度高,而且具有重大风险,但结果均获圆满成功。张炳炎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奖励30余项,1995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近日,记者专访了为祖国舰船研究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张炳炎院士,

记者:半个世纪来,您参与和主持研究设计的船舶多达50余型,有哪些代表性的舰船呢?

张炳炎:作为总设计师研究设计了“向阳红10”号远洋科学调查船,设计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肯定。19841120日,“向阳红10号”远洋科学考察船从上海港起航,开始了中国人首次南极科学考察。“向阳红10号”是中华民族开天辟地自行设计、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船,为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和胜利完成首次南极科学考察的重任立下了汗马功劳,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作为总设计师,我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此外还主持研究设计了我国第一艘全电力推进船“中国海监83号”、“813”远洋电子技术侦察船、700箱全集装箱船、综合海洋实习调查船、多用途直升机训练医疗船以及南极综合科学考察破冰船等舰船。

记者:在您的舰船设计生涯中,遇到哪些技术难题给您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张炳炎:在设计过程中,诸如调查船的特殊抗风力、抗台风对船的稳性和耐波性要求的尖锐矛盾、大功率发信与收讯的电磁兼容、大功率水声试验长期供电、大型直升机上船的机船结合等技术问题都给检查设计提出了很大挑战,在全体设计人员的努力下,这些技术难题均被我们成功解决。

记者:一说起设计人员,大家对他们的第一印象会是“坐在安静、舒适的办公室中,专心致志的绘图”,您的设计工作是这样进行的吗

张炳炎:作为舰船设计人员,特别是科学考察船的设计人员,经常需要深入考察最前线,亲身观测科学数据并体验工作环境,这样才能设计出满足要求的船舶。例如我国第八次南极考察队期间,为了适应改造南极考察船的需要,我们一行4人的船舶专家小组,乘座“极地”号考察船亲赴南极考察。大家顶着狂风恶浪、克服晕船、呕吐,坚持在全航程、特别是冰山林立、险象环生的南极海冰区中开展了船舶各项科学调研工作,完成了船舶无限航区环境条件研究。共测得极地船舱面及舱内有关部位温度、湿度及航线海水温度等数据10000余个,不同船区船体7个部位的冲击数据1000余个,在30余个振动测点上共记录数据2000余个,并对10余块不同浮冰碰撞船体的情况进行了振动响应的测试和录象,同时还采集了一批空气盐雾、霉菌空气等样品。为合理改造我国远洋考察船提供了大量科学数据。

记者:“雪龙号”是我国第一艘可在极区航行的破冰船,您在建造过程中承担了什么工作

张炳炎:199312月,我受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和国家海洋局的派遣,与专家小组一起先期亲赴乌克兰赫尔松船厂,驻厂进行为期4个多月的“雪龙号”破冰船的技术监造和验收工作,最终完成了“雪龙号”船的购买和监造工作。之后,我们又对“雪龙号”破冰船的大型直升飞机平台、多学科考察实验室和考察队员住舱等重大技术的更新和改造工程,使具有先进导航设备、续航力达2万海里、满载排水量达2.2万吨级的我国第一艘极区航行的“雪龙号”破冰船跃居世界极地考察船前列。从1994年我国第12次南极考察至今,“雪龙号”破冰船已圆满完成8次赴南极、2次赴北极考察的重任,累计航程达36万公里,开创了中华民族航海史的多项之最。

 

张炳炎致力于中国的舰船工程事业,虽年逾古稀,仍然精神矍铄地奋战在科研第一线,潜心研究新船型开发。20058月,由他为总设计师主持研发的我国第一艘全电力推进船“中国海监83号”顺利交船。现在,他又在主持新型综合性海洋科学调查船的研制工作,继续为祖国的造船和海洋事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