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牵手高新技术 改造传统产业——记中北国技(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09-07-06

牵手高新技术 改造传统产业

——记中北国技(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编者语:2009年5月,结合开展“北京市科技服务中介金融危机下生存环境大调研”活动,带着金融危机下科技服务业企业事业单位的生存现状与机遇的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北国技(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葛勇总经理,望其运营特点与模式能够为科技服务中小企业有所点拨。

记者:公司依托中科院系统从事专业化技术转移与国际融资的服务,能否介绍一下公司的服务特点与资源优势?

葛勇:中北国技(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2008年中科院北京分院对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进行改制,并联合中关村管委会,在中心市场化运作团队的基础上共同出资发起成立的。在北京分院的领导下,公司通过参与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作、推进园区企业与研究所共建工程中心、培育强势项目,以推进中科院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发展优势产业,持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积极参与到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工作中,为创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公司致力于整合中科院北京分院、中关村及其他科研机构的科技智力、信息、政策、品牌、人才等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技术转移、技术咨询和信息资源、企业成长顾问等各项服务,为产业界提供共性与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系统集成;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引进风险投资,消化吸收国外成熟技术,带动产业升级,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产学研合作的新途径。

在服务资源方面,公司首先依托各类研究机构,建立了涵盖钢铁冶金、石油化工、电池行业、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内容丰富的项目资源库和专家库;与政府、行业协会、中介机构搭建了畅通的信息网络渠道,总体协调能力和优化资源配置能力不断提升;同时,坚持与社会和企业共同成长的方针,造就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配置优化的管理团队和一支精干、高效的专业技术经纪人队伍,为技术转移服务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另外,公司的资源优势还在于建立跨所合作机制实现集成创新,共同解决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中科院各研究所乃至我国大部分科研机构都是按单一学科设立的,因此单个科研单位很难单独完成企业复杂又对系统集成水平要求较高的项目,因而就出现了科研单位拥有许多单元技术或项目,对企业综合技术需求无能为力的局面。面对这种困境,公司充分发挥了整合资源的优势,集合多个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进行集成创新,以共同解决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目前,公司在推进与燕化、首钢集团的合作中,就多次成功组织过程所、自动化所等多家研究机构联合攻关企业的一项技术难题。

记者:与其他科技中介机构不同的是,公司将“技术转移与运作”作为业务之一,并采用“一站式技术转移服务”,请您对此做一下详细介绍。

葛勇:在技术转移方面公司采取的是“一站式技术转移服务”模式。首先公司根据企业实际需求,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服务,包括国内外技术查寻和比选;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评估和验证;技术合作伙伴开发等。企业只需提出要求,公司就为其设计一套或多套技术转移方案,供企业选择。然后,公司技术转移工作会首先从行业骨干企业开始,经过组织专家组与企业间的交流互访、现场调研,诊断企业技术难题,从单个技术项目/难题入手开展合作,到不断发掘更多技术领域/项目合作点,逐步与企业建立全面长效合作机制。通过实现技术在企业的中试孵化,并在企业成功应用,创造良好的示范效应,继而在行业内大力推广。接下来公司为把握技术转移的主动权,会紧紧围绕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强对某一专业领域技术的筛选与评估,通过对优势技术的引进与经营,不断探索创新技术转移新模式。

公司在加强技术引进,集成与经营,创新技术转移新模式方面非常重视。通过整合行业内的设计、设备、安装、施工等合作伙伴的资源,再集成科研院所成熟技术能力,由公司牵头整体去承担一些工程项目,为企业提供“交钥匙”工程服务,实践证明这是非常有效的技术转移方式。

记者:在融资服务方面有哪些典型案例或成功经验可供参考?

葛勇:公司一直致力于利用高新技术改造石化、钢铁等传统产业,在国家出台的石化、钢铁产业振兴规划宏观指导下,公司加速推动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的产业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公司已经促成中科院自动化所与中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为代表的石化行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油品在线自动优化调合技术签定合同额一期200万元并已经完成。项目二期总投资3200万元,实现技术交易额960万元,目前正在进行系统调试及试运行。初步打算2009年下半年召开项目验收鉴定会,以进一步在中石化系统广泛推广。根据燕山石化的保守估计,项目正式投产后每年将为企业创造3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如果将该技术广泛推广到我国大中型炼油企业,每年能为国家节约几十亿元的生产成本,同时在提升油品质量方面有积极的意义。

公司成立之初,围绕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强对电池新材料专业领域技术的筛选与评估,成功引进了“磷酸铁锂制备技术”,以技术转移收益共享的方式,购入了该项技术的所有权。针对国内市场的需求,公司计划以技术许可的形式授权3-5家厂商组建生产线,并通过技术持股等紧密合作方式帮助和督促企业发展。目前公司通过对技术的孵化与中试,已经成功转让一家,按接产企业年产200吨产品计算,当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利税大于1500万元。目前,有多家意向投资者在洽谈中,仅此一项技术就将为公司带来近千万元的转移收入,另外还有股权的长期收益。社会效益方面,本项目对于推动我国电池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如果得以全面实施,完全可以使我国在该领域摆脱目前的被动局面。

记者:金融危机对公司在国际融资方面的业务产生了哪些影响,对此现状怎样看待,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效果如何?对于我国科技中介的政策环境和法规体系建设您有怎样的看法与意见或建议?

葛勇: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公司受到的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针对这种情况,公司上下全体员工加班加点,努力工作;在财政开支方面减少支出,共渡时艰;在业务方面大家主动出击,扩展范围;公司还从自身方面加强服务,感化客户。就目前来看效果还比较小,期望的目标尚未显现。

因此公司也迫切希望政府能出台针对技术转移行业的具体扶植政策,加大扶植力度,切实培育出一批品牌技术转移机构。北京市科委前几年设立的技术转移专项资金就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因此我们也建议北京市下一步能从培育北京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促进行业组织的发展、设立技术转移行业发展专项资金、研究出台促进北京技术转移服务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等方面支持技术转移行业的快速发展。

但是展望未来,公司仍将坚持“激情、执着、诚信、共赢”的理念,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推动科技与产业的结合,朝着“中国的BTG,世界的CASNT”的目标不断迈进,将自己打造成为特色鲜明、国内外知名的专业化技术转移示范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