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以科技音符谱写海洋乐章——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协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林明森

2013-04-27

林明森,19638月出生,福建莆田人。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副主任,二级研究员,我国海洋一号/二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兼任《海洋学报》、《海洋科学进展》、《遥感技术与应用》、《海洋预报》和《东海海洋》等学报或期刊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审专家、海洋科学鉴定和评审专家,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与全球变化科学开放实验室和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海洋学会理事、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中国海洋学会与海洋湖沼学会海洋遥感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航天标准化委员会和中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目前是国际光学组织SPIE中国专家成员,国际海洋大气联合委员会(JCOMM)组织的海洋气象卫星专家组国家成员,同时也是国际对地观测委员会(CEOS)组织的海洋地形专家组成员。1998年获政府特殊津贴,2012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林明森研究员多年来从事海洋遥感、卫星地面资料处理系统建设技术、水色卫星产品处理算法与软件、散射计反演海面风场的反演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作为主要技术人员组织了我国系列海洋卫星与遥感应用的总体发展规划和立项论证,主持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民用遥感应用分系统的地面处理系统建设和HY-2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建设,是中国海洋卫星发展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在海洋微波遥感的反演理论方面提出了风向反演多解问题的解决方法,在重大专项工程建设中获得了许多优秀的科研成果。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共负责和参加科研项目七十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青年科技奖2次。

HY-2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建设

海洋二号(HY-2)卫星是我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探测卫星,主要应用目标是监测和探测全球海洋动力环境参数,包括海面风场、海面高度场、浪场、海流、海上风暴、潮汐、海洋重力场、大洋环流和海表温度场等重要的海洋参数,是海洋开发和利用、防灾减灾的重要监测、探测手段,填补了我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监测的技术空白,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灾害性海况预警、预报服务,为海洋科学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实测数据。

HY-2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是HY-2卫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HY-2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建设,可长期连续稳定地获取我国管辖海域、周边海域、极地及热点海域的全天时、全天候动态的全球海洋动力环境信息,为海洋灾害与环境动态监测、资源开发与保护、海洋权益维护、国民经济与国防安全和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服务。20118HY-2卫星成功发射,这是一颗在轨运行多遥感器同步获取海洋动力环境信息的卫星。通过HY-2卫星地面系统建设开发的雷达高度计、微波散射计和扫描微波辐射计数据处理软件可以高精度地获取全球的海浪、风场、海温、流场等海洋动力环境信息。地面系统制作的各类数据产品已经向国内外海洋用户分发,在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洋科研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海洋卫星定标和真实性检验

卫星遥感器的定标和检验是数据产品定量化应用的前提。在国家863计划海洋动力环境立体监测技术研发专项资助下,课题主要解决了南海深水区立体监测中卫星海洋动力环境遥感的定量化应用的关键技术。课题取得的主要成果,尤其是基于石油平台的综合观测与示范系统和定标检验软件可以大大缓解国内海洋遥感地面应用系统定标和检验工作相对滞后的危机,可为我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的定标检验工作提供大量现场观测数据和可靠的定标方法。课题的成果和经验可大大缩短海上定标场的建设进程,同时,多种技术和研制仪器可给定标场建设提供技术积累和仪器基础,也可以提升国内对现场仪器的研制水平,使研制的仪器样机最终可以形成商业化的产品,促进国内相关行业的产业化进程,完善相关产业链的和提高产业经济效益。

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的卫星资料同化

基于我国海洋环境卫星和国外海洋/气象卫星的资料,结合其他常规资料,开展中国近海海域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海面温度和海面高度资料的海温和海流同化技术、卫星遥感海面风场资料的风场同化技术、卫星遥感有效波高资料的海浪同化技术和基于遥感海面高度海面风场的潮汐风暴潮同化技术研究,进行卫星遥感产品同化技术研究、软件开发,进而为军民海洋环境信息进行预报试验,并开展精度验证,为海洋战略决策、海上活动提供信息服务,为军民海洋环境保障系统的建设提供扎实的技术支撑。

项目针对军民对海洋环境保障的需求,攻克了以卫星遥感资料为空间信息源的海洋动力环境参数预报同化中的关键技术,构建了基于卫星遥感资料的海温和海流预报同化系统海面风场同化系统海浪同化系统潮汐风暴潮同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