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奉献水产养殖事业 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林蠡

2020-08-28

 

水产品是我国高质量蛋白的重要来源。随着捕捞强度的加大和渔业资源的衰退,水产捕捞产量逐年下降,我国必须依靠大力发展水产养殖来保障水产品的供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一方面,政府颁布了在渔业中优先发展水产养殖业的政策,鼓励人们发展水产养殖;另一方面,先进的科技在水产养殖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水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同时也是世界上仅有的水产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水产养殖已经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营养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林蠡教授基于对水产养殖的兴趣,开启了漫漫求学科研之路,他在国内和国外8个高校获得扎实的理论训练。大学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专业,随后在华南师范大学动物学专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在同济大学学习德语,为德国汉堡大学和中山大学动物学专业联合培养博士。1994—2005 年在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工作期间,先后负责其下属单位广东省西江水产资源增殖中心和广东省大亚湾水产试验中心的水产种苗生产、养成与疾病防治工作,有10多年的一线生产经验。在国内率先建立对虾池塘淡化养殖模式,并积极推广,推广的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目前年产值近百亿元,获 2005 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科技成果鉴定。
林蠡教授先后在日本国立水产研究所、德国汉堡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美国莱斯大学、加拿大萨斯喀切温大学留学10多年,主要从事动物疾病和免疫学研究,具有扎实的分子生物学、动物疾病学基础。2012 年获聘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2017 年 1 月调到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工作,任动物科技学院院长。
 
1 建立和推广内陆池塘淡化养殖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
对虾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产业。1991年以前,我国对虾养殖以中国对虾、斑节对虾为主,年产量高达22多万吨。自1992年以来,由于白斑综合征病毒的感染,导致中国对虾、斑节对虾损失惨重,跌至6万吨左右,进入一个低迷期。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兴起刚好填补了这个低迷。随着中国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2000年左右出现了一种新的疾病,称为“偷死病”。“偷死病”的病因至今还没有统一,和弧菌、寄生虫和病毒都有关联,而这些病原主要来自海水。如何防控“偷死病”成为世界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水产界在寻找新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南美白对虾养殖内陆淡化养殖应运而生。
林蠡教授自1997年开始探索对虾淡化养殖模式,围绕南美白对虾内陆淡化健康模式,开展一系列配套技术研究,包括南美白对虾淡化技术、内陆养殖的池塘水质调控技术、对虾应激防控技术等。南美白对虾具有在仔虾5期(P5)后可以在低盐度养殖的天然属性。基于这个特性,林蠡教授创造性在国内率先开展南美白对虾内陆淡化养殖技术,甚至到淡水养殖(3‰以下可以理解为淡水)。该技术可以避免海洋带来的“偷死病”病原,比如弧菌、寄生虫和病毒。这种养殖模式有利于减少疾病的感染,养殖成活率和成功率比较高。
林蠡教授率先建立了南美白对虾的内陆池塘淡化养殖模式,并在广东、湖南、海南等地开展养殖户的技术培训,进行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技术推广。通过与大型农牧企业合作,快速推广养殖技术。如:与大北农集团公司合作,在湖南津市推广南美白对虾内陆养殖;与海南六壹对虾养殖有限公司合作,在海南推广南美白对虾内陆养殖。目前,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几乎遍布全国,年产值近百亿元,带动了广大养殖户致富,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 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计划,开展“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
十九大报告指出,扶贫、污染治理和防范重大风险是近年来的三大任务,而乡村振兴计划是扶贫的一部分。目前,我国农业面临调整结构、提质增效,有些农产品存在产量过剩,缺乏品牌,产业链条短,缺乏第一、二、三产融合等问题,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此背景下,2018年广东省在国内率先开展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目前已经立项建设10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到2020年将达到20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为了加强产学研,实施乡村振兴计划,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积极推动和广东各个市区的合作。目前,学校已与梅州市、珠海市、阳江市、中山市、惠州市、广州市花都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林蠡教授目前是广东省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水产疫病监测与综合防控关键技术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是“广东省现代农业(水产)产业园” 领导小组副组长和规划专家组成员。利用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余,带队足迹遍及广东水产主产区,包括梅州市、揭阳市、汕尾市、惠州市、东莞市、广州市、珠海市、中山市、江门市、阳江市、茂名市、湛江市、肇庆市和清远市。根据广东省水产产业现状和产业结构特点,提出水产产业园的省内布局。调查制约广东水产业的“卡脖子”技术和产业园的一产、二产、三产融合情况,开展水产产业园的规划。主持和参与 “中山市东升镇脆肉鲩现代农业产业园”“花都区花卉与盆景现代农业产业园”“花都区水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的规划,涉及产业园产值近百亿元,辐射带动农民增收15%。获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