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中国对虾“黄海5 号”新品种选育及配套关键技术

2020-06-19

 

中国对虾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土著水产养殖种类之一。在20 世纪70 年代末突破了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后,养殖规模不断扩大,1988—1993 年间,对虾养殖产量最高达20 余万吨,占世界对虾养殖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连年居世界首位。然而,1993 年白斑综合症病毒病(WSSV)暴发,使对虾养殖业遭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大多数养殖场绝产、停产,1994 年全国养殖对虾产量跌至6 万吨左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上百亿元人民币。产业亟需集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和养殖存活率高等多个优良性状于一体的新品种。
为破解中国对虾养殖业的困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从1997 年起开始中国对虾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已培育出“黄海1 号”(2003 年)、“黄海2 号”(2008 年)和 “黄海3 号”(2013 年)3 个中国对虾养殖新品种,使中国对虾养殖业不断得到复苏。上述3个新品种提高了中国对虾的生长速度和养殖产量,但病害与种质退化等问题依然是限制中国对虾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团队经过10余年的攻关,进一步引进野生种质资源,创建了中国对虾WSSV 抗病力的测定新模式,建立了基于微卫星SSR 等分子标记的评估新技术,累计构建家系800 余个,培育出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和养殖存活率高的中国对虾新品种“黄海5号”(GS-01-008-2017),成虾养殖规格从20 g 左右提高到40 g 以上,病害发生率从90% 左右下降到5%以内,重振并提升了我国的对虾养殖业。
“中国对虾‘黄海5 号’新品种选育及配套关键技术”成果先后获得国家863 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等支持。项目主要完成单位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唐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曹妃甸区会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有孟宪红、孔杰、栾生、罗坤、陈宝龙、曹宝祥、隋娟、卢霞、李旭鹏、代平、曹家旺、刘学会、田建中、刘学光、苏文清、张庆文、王清印。该成果获国家水产新品种证书1 个;公开发表研究论文33 篇,其中SCI 收录14 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 项(大规模测定对虾养成期个体饲料利用效率的系统和方法,ZL201610173002.X;鱼虾多家系多分组保种方法,ZL201510106027.3)、实用新型专利5 项(亲虾产卵孵化及上浮幼体收集装置,ZL201620084541.1;一种养虾设备,ZL201620247860.X 等);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 项;发布地方标准3 项。成果相关内容国内外未见相同报道,对中国对虾“育繁推”种业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