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基于神经可塑性机制的运动训练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2019-05-06

脑卒中作为常见病、多发病,其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均非常高,已被列为国家重大疾病防治对象。脑卒中存活者中有70%80%留有不同程度的以运动障碍为主的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运动训练是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主要手段。临床研究已证实,运动训练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但运动训练影响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可塑性的机制具体不明,且训练新技术的临床疗效、训练方案及适应症等有待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0716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101461)、广东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11B06030001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8151008901000102)等8项项目资助下,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研究团队从2003年起,历时13年,针对运动训练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开展了系列研究,初步明确了运动训练促进脑梗死大鼠功能恢复的神经可塑性机制,为运动疗法提供了全新、系统且可靠的疗效证据;发明了“动物跑笼训练器”,并建立了有效的运动训练方案;初步阐明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中枢及外周机制,证实或拓展了双侧上肢训练和CIMT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或适应症。相关研究成果在华山医院、华西医院等10余家三甲医院康复科获得应用并被认可。

该项目主要完成人有胡昔权、温红梅、郑海清、张丽颖、罗婧、郑雅丹、李莉莉、李奎、李超。项目发表论文21篇,其中,SCI 收录7篇,单篇他引达到28次。胡昔权教授担任副主编主持编写了《实用瘫痪康复》和《偏瘫康复训练图解》两部专著。项目组参加国内外会议交流20余人次,获得全国及广东省年会优秀论文奖6次。围绕该项目共举办4次继教班,接受200余人次临床进修;培养博士生5人、硕士生20人。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为脑卒中后神经可塑性理论及运动训练的疗效机制提供了创新性的充分理论依据,还有效推动了基于神经可塑性的运动训练新技术在临床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