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规模化园区海水养殖环境工程生态优化技术集成与示范

2017-10-13

近年来,随着我国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万亩、十几万亩连片的复合式海水养殖园区。同时,由于一些养殖园区根据本地发展历史和自然条件采用特定的养殖模式,导致养殖园区内的规划、养殖模式、循环利用和安全防控等缺乏相对统一的技术规范,出现了海水养殖环境工程化程度低、能源浪费严重以及养殖生态与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

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规模化园区海水养殖环境工程生态优化技术集成与示范”立足于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发展的现实需求,针对规模化海水养殖园区特殊的产作方式,集成和创新了养殖环境工程生态优化技术,并将各项技术集成应用于5个海水养殖示范园区,示范面积达到35 910亩。项目形成3套海水养殖园区环境工程优化技术标准,提出了1套海水养殖园区排放水资源化利用新工艺以及4套基于环境调控的规模化园区海水养殖模式,构建了“海水养殖病害初诊检索系统”网络平台和基于“海水养殖病害初诊检索系统”的APP终端,建立了2套海水养殖园区环境工程生态优化应用效果评估体系,完成了4份基于不同规模化园区海水养殖模式的效果评估报告,形成了1套“海水养殖园区环境工程生态优化技术”操作规程。

该项目由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主持,协作单位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大连海洋大学、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滨州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鲁海水产技术发展公司。项目共完成现场验收11次;获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生物功能解决沙底刺参养殖池塘生物沉积的方法”(专利号:ZL201310010405.9)、“一种海水养殖池塘的护坡及施工方法”(专利号:ZL201210526232.1)等7项,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双向带式过滤排污装置”(专利号:ZL201420707997.X)等5项;获得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学术论文38篇,其中SCI收录15篇;培养研究生30名,其中博士研究生7名;完成标准化培训3 168人次。

项目利用山东省海水养殖业发展优势、区位优势和海洋科技优势,积极响应“蓝黄两区建设”中以科学管海用海和建设现代渔业为主攻方向的基本要求,创新提出并构建了海水规模化园区养殖水的点源排放-工程处理-生物修复-循环利用为一体的海水养殖园区水处理工艺,开创了我国现代渔业园区养殖用水集中无害化处理排放的新模式。项目获得的成果经技术指导和推广,可以形成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新的支撑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项目负责人简介

孙福新,1960年生,山东青岛人,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原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工作,现任山东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水健康养殖技术研究,水产优良品种引进、选育及产业化开发技术研究,海洋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技术研究等。兼任中国水产学会资深会员、山东省渔业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专家咨询评审委员会专家、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多年来,主持承担了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主持制订了10余项省级地方标准,合作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先后获得科技成果奖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