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应用尼沙赫电图开展早期心肌缺血早期诊断研究——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心电生理科主任刘力

2017-10-12

冠心病目前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快速、准确地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并予以及时、有效地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心律失常无创性诊断的技术基于标准12导联心电图(ECG),但ECG对于心脏疾病的检查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心电生理科主任刘力教授研究应用一种新的体表监测心脏电活动的方法——尼沙赫电图(SaahECG),实验发现SaahECG作为一种体表无创性检查手段,可准确反映出P-R段房室传导信息,用于鉴别心律失常定位与传导情况的分析。操作简单易行,有望为临床心律失常筛查、诊断提供全新的检测手段。

刘力研究团队在实验猪上开展了动物实验,应用SaahECG进行时间轴心室测量。如图1所示,S点为QRS波群的S最低点,VS点为QRS波群后最后一个小波的终点,VD点为T波结束点(与X轴平行处),S-VS段代表心室收缩时程,VS-VD段代表心室舒张时程。

冠脉的解剖及供血特点决定了心电图不同导联对梗死相关冠脉的定位。而猪的循环与人类类似,阻断冠状动脉分支后形成的心肌梗死模型与人类心肌梗死病变有很大相似性。通过对比分析整个急性心肌缺血、梗死过程中QRS波群后面的新发现小波的形态、个数、S-VS、VS-VD、(S-VS)/(VS-VD)的变化来判断心肌缺血的变化。并对实验猪采用PTCA球囊封堵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对猪球囊封堵前及球囊封堵2小时后的SaahECG导联时间轴心室测量VS、VD进行综合统计分析。

对比saahECG和ECG可以发现,除既有P-QRS-T波群外,尚在P波前、PR间期、ST段及T波上升支发现有小波(图1)。实验结果显示,在球囊封堵冠脉造成急性心肌缺血后,最先改变的是心室舒张时程缩短(VS-VD),这是因为心肌急性缺血损伤后,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增加,细胞膜动作电位、静息电位降低,呈部分极化状态,0相上升速度及振幅都降低,且2相、3相也都处于部分除极状态,动作电位时限缩短,综合的结果就是心室舒张时程(VS-VD)缩短。其次,随着心肌缺血时间延长,心室舒张时程(VS-VD)进一步缩短,而心室收缩时程(VS-VD)则逐渐延长。第三,在球囊封堵前基线状态下心室收缩时程/心室舒张时程均小于1,而球囊封堵造成心肌急性缺血后心室收缩时程/心室舒张时程比值发生逆转,(S-VS)/(VS-VD)>1,且该比值随心肌缺血时间延长而增加,今后临床应用中或许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评估心肌缺血损伤程度。第四,saahECG可以利用具体数值逐波、实时直观反映出心肌缺血过程中去极和复极期的变化,比ECGST段及T波改变时间明显提前,而众所周知,AMI发生后“时间就是生命”,及早预测心肌急性缺血变化并及时治疗,可以大大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第五,通过分析球囊封堵前及封堵2小时后,saahECG心室时间轴标量参数VS、VD变化,发现心梗前后所测标量参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结果表明,saahECG没有改变心电图检查,而是在它基础上又发现新的小波,可通过新的小波识别和鉴别疾病的方法。使记录到的体表心电信号更丰富、细腻,并证实了saahECG可以作为诊断AMI的新手段,且比ECG能更早监测出心肌缺血导致的心电信号变化。对指导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简介

刘力,女,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心电生理科主任,长期从事临床及无创心脑电诊断工作,关注医学无创心电学技术的临床应用,发表论文20余篇。兼任中国心功能学会第一届全国委员、CMIA心脏监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远程心脏监护联盟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医促会心律与心电分会第一届全国委员、中国远程医药健康联盟理事、中国心电学会散点图工作委员会委员、国际无创组高层专家研究团队(中国部)、中国心电学会散点图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远程高血压监护联盟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