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专注勘察设计 保障建筑质量——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王敏泽高级工程师

2017-09-13

 

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王敏泽高级工程师长期关注勘察设计工程技术的发展,追踪行业发展动态和前沿方向,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012年主持完成了“太原地区灌注桩后注浆应用效果研究”项目,为该工艺的进一步推广和地方标准的编制提供了依据。2013年主持完成了“基坑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及自动成图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实现了基坑监测工作的内外业一体化和无纸化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

太原地区灌注桩后注浆应用效果研究

该项目系统地研究了混凝土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对研究现状、加固机理、施工技术等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对太原地区的应用进行了调查。选取了该地区不同地质条件、不同成桩工艺、采用桩端注浆或桩端、桩侧联合注浆工艺的 154 根试桩资料,统计得出了后注浆灌注桩承载力提高幅度等参数。

通过对太原地区不同成孔工艺和不同地层条件下的后注浆灌注桩承载力提高性状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在该地区进行后注浆灌注桩施工时,应优选冲击成孔或旋挖成孔;在考虑后注浆桩端持力层时,应优选粗粒土层,在桩长较长和承载力要求较高时,可采用桩侧、桩端联合注浆工艺。通过对后注浆桩承载性状的分析发现,太原地区经后注浆,灌注桩承载形式由摩擦桩向端承摩擦桩转变。通过对后注浆灌注桩的单桩静载荷测试试验数据的分析和统计,提出太原地区实用后注浆灌注桩的承载力计算公式。通过对太原地区后注浆灌注桩的成功应用实例进行统计,建议在施工参数选用时,水灰比宜选用 0.6,桩侧注浆压力应控制在 1.02.0兆帕,桩端注浆压力宜为 1.52.5兆帕;桩侧注浆量以 0.51.0吨 为宜,桩端注浆量主要集中以 1.02.0吨为宜,充盈系数应控制在 1.11.3 。通过对采用后压浆技术的建筑后期沉降的观测认为,建筑物后期沉降较小且均匀,完全满足建筑物变形控制要求。通过对后注浆技术经济、社会效益分析比较看到,在采用后注浆技术后可节约工程成本 20%50%,同时可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实现资源节约化发展,对太原地区后注浆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基坑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及自动成图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开发的软件“基坑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及自动成图系统”主要基于Visual Studio 2005平台用C#语言开发实现。数据库为Access2007/Access2010,支撑环境为 Microsoft.NET Framework 2.0/3.0/3.5,支持的操作系统为Win 2000/XP/Win7。程序设计利用面向对象设计技术(OOP),采用菜单驱动方式完成数据输入、信息加工、计算处理、自动成图、监测预警和报表输出等功能,同时加有 WORD 文档、EXCEL 表的接口。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为工程服务的,系统除具有一般数据库的特征外,突出其“工程监测”功能,主要特性包括:

1.作为工程状况的“信息仓库”,能全面地将基坑监测的各种信息按数据库的统一格式输入,包括工程名称、监测人员、地址、工程起始时间、报警值等信息。

2.能客观地评价监测项目的稳定状态,设置报警级别信息及相应规范指标等的窗口,能够及时对预警情况进行分级显示。

3.可根据数据变化曲线图、柱状图以及报警指标对基坑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预测变化较大的项目。

4.可对录入的数据自动进行变形量的计算处理,得出相应的变形与时间、变形与工况等曲线,作为反演计算和预测的依据。

5.具有良好的友善性,界面的设计尽量符合工程人员的习惯,且简便易于操作,报表输出可“一键式”完成。即使不懂计算机语言的一般工程技术人员也能根据屏幕提示依次对已有数据记录的结构和内容进行操作,同时任意调用其中一种功能,方便查询和翻阅,以及时了解工程状况。

“基坑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及自动成图系统”是专门用于基坑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和成果输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广泛用于基坑以及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内业工作和研究,在建筑、测绘、地下工程领域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前景。该软件的应用领域——基坑、地下工程以及建筑物变形监测是目前建筑领域不可或缺的工作,而作为这些工作所需的数据处理和自动成图软件随着行业的发展,需求量一定会剧增,因此该软件的推广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质量控制精益求精

王敏泽在勘察设计与检测中,注重细节的把握与质量的控制,对部门业务的工作程序及工作方法均进行了改善。以桩基检测工作为例,在任务委托(合同确定)、现场踏勘、方案编制、技术交底、设备组装与运行、检测过程监督、检测任务完成、设备退场等各环节均提出了相应要求并进行资料信息留存,有力保障了检测工作的质量。他还注重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应用,在人工地基检测、岩土工程勘察与支护设计中率先运用“桩基静载荷自动系统”“滑动测微计内力测试技术”“基坑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及自动成图系统”等自动化手段。通过对工程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推广,保证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节约了工程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专家简介

王敏泽,山西稷山人,1972年生,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工作20多年来,共参与、主持完成岩土勘察工程230余项,人工地基检测400余项,工程测量20余项。被山西勘察设计协会授予“山西省百佳勘察设计工程师”和“山西省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工程师”称号,2013年度被评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先后主持“太原地区灌注桩后注浆应用效果研究”“基坑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及自动成图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太原地区既有老旧建筑地基承载力提高分析”和“北斗高精度地基增强系统在建筑物安全在线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等课题研究。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了山西省地方标准《钻孔灌注桩成孔与地下连续墙成槽质量检测技术规程》《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程》《长螺旋灌注桩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