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为拉曼光谱学及其应用的深层发展作出创造性贡献——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张树霖教授荣获“拉曼终身成就奖”

2017-04-28

2016年8月,第25届国际拉曼光谱学大会在巴西举行,大会在讨论拉曼光谱学最新进展和发展前景的同时,颁布了备受业界瞩目的3个拉曼奖项。经过国际拉曼光谱学大会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慎重投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张树霖荣获“拉曼终身成就奖(Raman Lifetime Award)”。“拉曼终身成就奖”是为奖励长期为拉曼光谱学及其应用的深层发展作出创造性贡献的科学家而设立的。

张树霖教授的获奖提名人是国际著名拉曼光谱学专家Kiefer教授和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委员会秘书长谭平恒教授。Kiefer教授在介绍张树霖教授研究工作时说,他对纳米结构的拉曼光谱学做出了根本性和世界范围公认的研究工作;自1998年起,在所有国际拉曼光谱学大会上他都作了大会或分会邀请报告;他对拉曼光谱学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谭平恒教授认为,张树霖教授多年来在纳米结构的拉曼光谱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纳米结构的拉曼光谱研究领域发表论文超过200篇;他为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委员会的建立作出了关键性的贡献,作为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委员会长达10年的领导人(1991—1995年秘书长;1995—2001年主任),他设立了“杰出青年研究论文奖”以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参加全国性会议,同时邀请了世界上众多有影响力的研究人员参加会议。张树霖教授在2000年成功组织了在北京举行的第17届国际拉曼光谱学大会,并且邀请了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Steven Chu)作主旨报告。

张树霖教授生于1935年,系国际拉曼光谱学大会国际执委会终身委员。1986年和2003年曾先后受聘为美国伊利诺大学和美国能源部材料研究实验室客座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杨振宁讲座学者。1978年起,他利用自己组建的激光拉曼光谱仪开始拉曼光谱学研究,1985年起集中于低维纳米结构拉曼光谱学研究。2004年,以张树霖教授为首的“若干低维材料的拉曼光谱学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自制完成商品激光拉曼光谱仪基础上,张树霖教授开设了近代物理实验课“振动拉曼光谱”。2009年起,他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开设了“拉曼光谱学基础”课程。2008和2012年先后出版了中文专著《拉曼光谱学与低维纳米半导体》和英文专著Raman Spectroscop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Nanostructures

张树霖教授所取得的拉曼光谱学研究重要成果之一是实验证实并揭示了理论预期的早期主要纳米结构的本证拉曼光谱及其特征。超晶格和多孔硅都是较早研究的人造纳米结构。张树霖教授观测到超晶格的垒层限制光学声子和微观界面声子的本征拉曼光谱,较早独立鉴认出多孔硅(Porous Silicon)的本征拉曼光谱。

此外,他实验发现并揭示了纳米结构拉曼光谱特征的反常现象及其本质。发现了碳纳米管的斯托克斯和反斯托克斯拉曼频率的绝对值不等、极性纳米结构光学声子拉曼频率不随纳米样品尺寸改变、超薄垒层超晶格拉曼光谱偏振选择定则反常、碳纳米管拉曼频移的温度效应过大、微晶模型计算的拉曼频率与实验结果不符、双声子拉曼频率观测值小于色散曲线值以及超晶格微观界面多声子拉曼光谱特性与阶数关系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