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以虫治虫取得突破性进展——吉林农业大学研究员臧连生

2017-01-08

 

“以虫治虫”是生物防治技术的一种,利用害虫的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防治害虫。作为一种防治农作物免受害虫侵蚀的新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入选国家2014 年度“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臧连生和他的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以虫治虫”的研究。

以虫治虫技术得到重视和应用

玉米螟俗称钻心虫、箭杆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玉米螟分布广、食性杂、为害大,为害的植物有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等20多种,玉米螟以幼虫危害,可造成玉米花叶、折雄、折秆、雌穗发育不良、籽粒霉烂而导致减产,甚至颗粒不收,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危害严重年份产量损失率可达20%以上。

赤眼蜂是世界范围内害虫生物防治中研究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类卵寄生性天敌昆虫。一般在玉米螟成虫产卵始期,向田间人工释放赤眼蜂,赤眼蜂将卵产在玉米螟卵内,并吸取玉米螟卵内营养物质供其子代发育成长,被寄生的玉米螟卵不能正常发育为玉米螟幼虫,而是发育出赤眼蜂,赤眼蜂就是这样阻止了害虫的发育。赤眼蜂卵在玉米螟卵内经过卵、幼虫、预蛹、蛹及成虫等五个阶段,最后咬破玉米螟卵壳飞出,雌雄交配后,雌蜂又去寻找新的玉米螟卵,赤眼蜂就是这样在田间循环往复、不断繁殖后代的过程中,将大量玉米螟消灭在卵阶段,从而达到控制玉米螟的目的。

目前,我国农业化学杀虫剂大量连年施用,严重污染农产品、土壤和水域品质,有益天敌生物受到大量损害,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和损害等问题。“生物防治,是非常值得研究推广的技术。”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吉林农业大学研究员臧连生深感责任重大。

按照上述研究思路,他们展开了系列研究工作,努力在自然界中发掘这些害虫的优势天敌昆虫种类,研究如何对其进行人工繁育,然后,将天敌昆虫产品用于农业生产中,以有效地防治害虫。臧连生说,“最近几年,我们成功筛选到防治玉米螟、水稻二化螟和大豆食心虫等害虫的优势赤眼蜂种类,自主开发、设计了多个新型赤眼蜂工厂化生产配套设备,并研发出多项赤眼蜂繁育与应用新技术。”

在害虫生物防治领域硕果累累

最近,臧连生团队又开发了“应用放蜂器混合释放大、小卵蜂”技术,用于防治水稻二化螟,获得国内同行的高度认可。这项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解决作物水稻的虫害防治问题,推广后将推动全国生物防治事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与发展。

臧连生团队申报的“赤眼蜂高效利用与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大面积推广应用”项目于2014 年荣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科技成果的带动下,近五年,东北三省累计推广生物防螟面积近2 亿亩,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都不可小觑。多年的潜心科研,臧连生在害虫生物防治领域业绩较为突出,近年,臧连生主持或参与国家科研项目5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 项,发表SCI 论文20 余篇,并获得多项荣誉称号。

如今,在臧连生及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应用赤眼蜂高效防治玉米螟技术业已广泛运用,水稻二化螟防治技术已经取得突破,正向纵深推广,大豆食心虫防治技术也在积极研发中。谈到未来,臧连生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希望加速推广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大豆等主要害虫新技术,力争建成国家赤眼蜂种质资源保存与研发中心,争取五年内开发出多个有效防治玉米、水稻和大豆害虫的新天敌昆虫产品和配套释放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