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成瘾行为防治心理干预策略和措施研究——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王增珍教授

2015-10-21

王增珍教授, 1977年毕业于原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系并留校工作,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19881989年在美国北卡大学进修心理行为与卫生事业管理。1990年以来参加武汉大学心理咨询师与高级心理咨询师培训班,获得高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并连续参加国内外多种流派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方法培训班近40期。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预防医学博士生导师,应用心理学硕士生导师,同济医学院心理卫生中心高级心理咨询师。兼任国家禁毒委合成毒品滥用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戒毒矫治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理事、中国毒理学会药物依赖性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等职。先后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教师、华中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王增珍教授在预防青少年吸毒预防研究与戒毒后复吸预防研究方面取得多项研究成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基金等多项课题。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青少年新型毒品滥用预防的亲子“认知-技能-心理成长”干预模式研究81273152),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预防毒品复吸的DAEW模式研究30271140、中学生非法药物滥用一级预防CMER干预模式研究30571595和预防戒毒后复吸的神经递质与心理能量补充模式研究30872175),全球基金项目1项(中学生艾滋病与吸毒行为综合预防的认知-动机-情商-抵御技能(CMER)干预模式研究与效果评价CHN-304-G03-H)。发表行为心理研究方向论文70余篇(其中通讯作者67篇,SCI论文14篇),主编毒品防治与行为医学专著4部,参编书籍、教材10部。

戒毒后复吸预防的心理干预

吸毒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脑病,严重摧残个人身心,危害家庭和社会。研究发现吸毒者在接受脱毒治疗后,仍然普遍存在戒毒信心和动机不足、戒毒技能缺乏、对毒品相关情境敏感、心理能量缺乏、家庭和社会支持不足等问题。这些关键危险因素的存在可导致吸毒者在接受脱毒治疗后仍然走上复吸的道路。

为了解决影响戒毒人员操守的关键问题,探索便于操作的心理干预模式和方案,自1995年始,华中科技大学的王增珍教授带领其研究团队进行了20年的调查与试验研究,针对戒毒后复吸的关键危险因素(包括缺乏戒毒信心和动机,缺乏戒毒技能,对吸毒线索敏感,缺乏戒毒正能量),开发出“动机-技能-脱敏-心理能量(MSDE)”戒毒心理干预模式和方案。在与患者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动机晤谈、动机强化、认知疗法等提高患者的戒毒信心和动机;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提高患者的戒毒技能,包括应对吸毒借口、渴求、危险情景、负面情绪、压力、挫折等技能;通过快速眼动技术、NLP等疗法消除或淡化患者的吸毒记忆和感受,减少对吸毒线索敏感;通过释放负面情绪、建立心理连结、认识自我价值、正面信念植入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个体心理成长,提高个人心理正能量;通过家庭治疗,提高家庭心理支持度,让家庭带给患者更多的正能量,并通过出所后随访及连续性激励,提高患者坚持操守的正能量。MSDE干预模式在湖北地区进行干预的过程中,98.1%的戒毒人员对该团体心理干预的形式及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尤其是MSDE方案中的脱敏治疗,在为戒毒患者治疗中当天可以见效,许多患者感到非常神奇。随访调查发现,接受干预的戒毒人员1年、2年及3年操守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该模式在戒毒场所、社区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心理咨询工作者,尤其是干警、社工等群体快速掌握并开展工作。为了使戒毒战线的心理咨询人员和社工能够掌握帮助戒毒人员心理康复的办法,王增珍教授带领其研究团队编写了《成瘾行为心理治疗操作指南和案例》,2012年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4年8月开始,MSDE干预模式由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主办培训班向全国推广,到目前为主已经举办三期培训班,得到参培人员的高度认同。今后将每年举办一整套(四期)培训班,让咨询师和社工快速掌握全套戒毒心理咨询技能,使每个吸毒人员得到快速有效的帮助。

在青少年中开展吸毒行为预防教育

吸毒预防更加重要。在进行戒毒心理干预的同时,王增珍带领学术团队进行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模式的研究,多次进行青少年毒品滥用情况及危险因素调查,青少年对毒品预防教育需求情况调查。探索中学生毒品滥用预防的“认知-动机-情商-抵御技能”干预模式,编写和出版了《毒品和艾滋病预防教育》的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2008年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书图文并茂,读后对毒品危害和抵御技能印象深刻。为了让青少年远离毒品,裘法祖院士欣然为该书作序。在禁毒部门和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在武汉、郑州、太原、成都、天津等9个城市的中学生中开展毒品预防教育,以降低学生对毒品的好奇,增强他们对毒品的抵御技能,评估发现90%以上的学生认为非常受益。她带领课题组成员对来自9城市380余名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这些老师根据学到的模式和方法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接受此项教育的中学生累计达30余万人。她与课题组成员还为家长编写了有关资料,并在武汉等地的学校和社区对青少年家长进行了“帮助孩子远离毒品”的宣传教育。目前,她与团队正在进行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青少年新型毒品预防的亲子“认知-技能-心理成长”干预模式研究,初步证实这一综合干预模式可以提高职高生对毒品的认知、提高抵御毒品的技能、提高沟通与问题解决技能,改善情绪状态,该模式已经在全国5个大城市的职高生中进行了干预试验。

中国自古就有“上医治未病”的观点。预防就是以“治未病”为直接目的。现在,人们越来越理性地认识到,医疗卫生服务不仅仅是用药品与设备来向疾病做斗争,如果能够唤起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并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人民健康水平则可以大为提高。预防重于治疗,这一观点对禁毒工作同样适用。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及许多国家的政府对毒品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管制措施,但未能真正扭转局面。针对日趋严重的吸毒、贩毒问题,打击毒品犯罪和强制戒毒固然重要,宣传吸毒的危害,普及毒品的基本知识,唤起人们抵制吸毒的意识,从根本上预防毒品问题的发生,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