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青藏高原是我科研的根” ——2014年度“吴阶平医学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

2015-09-22

吴天一, 男,塔吉克族,1935625日出生于新疆伊犁,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享受政府特贴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低氧生理和高原医学的主要学术带头人。曾担任青海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院长、卫生部高原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省部共建高原医学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973计划前期专项专家组组长、中华医学会高原医学分会六届主委。兼任美国科学进展学会会员、国际高山医学协会科学顾问、国际病理生理协会理事、国际肺血管病研究所研究员、挪威奥斯陆大学客座博导、中国《高原医学杂志》主编、美国High Alt. Med. Biol.编委等。

扎根高原,勇于挑战科学难题

吴天一出生于新疆伊犁一个塔吉克族知识分子家庭,1951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他与妻子一起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到朝鲜平壤医院工作。1958年,夫妇俩响应党中央支援大西北的号召,毅然来到了条件极为艰苦的青海。此后的半个多世纪,吴天一始终坚守在青藏高原腹地从事高原医学科学研究,将一生的心血洒在了这广袤神秘的青藏高原。

吴天一充分利用青藏高原的环境优势、群体优势和生物多样性优势,在人类低氧适应生理、各型高原病的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获得了大量的创新性成果。他通过对生活在不同海拔地区的汉、藏等民族的比较,发现汉族人高原病的发病率比藏族人高。在获取大量高原人类生理参数后,吴天一将其与海平面(青岛、上海)的健康人群相对比,并利用在南美作访问学者的机会,对安第斯印地安人作了生理考察。在大量实验参数的基础上,提出了机体对高原低氧适应依靠器官水平功能适应和细胞水平组织适应两种途径的论点。这项高原医学综合考察研究在1987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吴天一在人类高原适应学科领域开拓了“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从整体、器官、细胞和分子几个水平上,提出了藏族已获得了“最佳高原适应性”的论点,这是长期“自然选择”遗传适应的结果,为人类低氧适应建立起一个理想的生物学模式,引起国际高度关注。

开拓进取,建立“青海标准”

通过多年的探索与钻研,吴天一的多项研究成果跻身世界前列。1965年,他在国内正式报道了“成人高原心脏病”并指出肺动脉高压是根本病理机制,这是牛类Brisket disease的人类模型,而国外学者Anand直到1992年才重复了同样的观点;1979年,他在国内率先报道了“高原红细胞增多症”;1987年,他首次证实了我国青藏高原存在慢性高山病“(CMS,Monge’s disease),并为国际认可(High Altitude Medicine,1992)。1995年,吴天一领导国内专家建立了我国中华医学会高原病的统一命名、分型和诊断标准,其中包括慢性高原病。

1997年,国际高山医学协会(ISMM)计划建立慢性高原病(CMS)的国际统一诊断标准,为此成立了国际专家组进行商榷,吴天一作为中国专家参加了该国际专家组。经过1998年、2001年和2002年三次国际专家组讨论,中、美、日、秘鲁、玻利维亚、瑞士等国专家各持己见,争议激烈。在2004年第六届国际高原医学会上,吴天一以课题组多年来在青藏高原做的大量病理生理研究为依据,以大量健康人群的生理指标为基础,提出量化诊断标准(CMS Questionnaire Scoring System),受到国际专家组成员的一致认可,最终选定为国际标准,并被命名为“青海标准”,于2005年由国际高山医学协会(ISMM)宣布实行。该课题组同时对CMS的肺循环血液动力学、低氧通气及红细胞生成的病理作了系统研究,并据此提出防治措施。此项研究在2007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事必躬亲,为“天路”建设者保驾护航

新千年后,号称世界屋脊新长城的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动工建设。铁路全长1142公里,84%在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点海拔5072米,大气压约为海平面大气压的60%,气候极为严酷。吴天一作为青藏铁路一期建设的高原医学顾问和二期建设的高原生理研究组组长,参加了青藏铁路建设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根据青藏高原实际,吴天一提出了创新性观点,建立了一系列卫生保障措施和急救方案,亲自进行宣传教育并举办学习班,建立了高原病的自我判断方法,编写了科普手册在开工前送到每个员工手中。年过花甲的他还亲自带领科研医疗队上山指导,派发以藏药为主的致适应剂(红景天等),取得了显著成效。他提出的“高压舱、高压袋、高流氧”三高急救措施十分有效,显著降低了急性高原病发病率。他组织编制的《青藏高原卫生健康保护手册》第一次引用了国际上高山病标准,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建议,解决了许多棘手难题。青藏铁路修建的五年间,创造了14万余人次无一例因急性高山病死亡的记录,这是青藏铁路建设的奇迹,也是生命的奇迹,吴天一以毕生所学为青藏铁路的建设者开辟了一条零死亡的健康之途。

吴天一从事高原医学研究的五十多年间,走遍了青藏高原的每个角落,青海人民亲切地称他为马背上的院士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重大科研项目6项,省部级课题16项,先后3次获得国际奖项,5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006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8年获中国光华科技奖,2011年荣获总后军队“十一五”重大科技贡献奖。如今,吴天一虽已年过古稀,但他依然身先士卒,带领团队开展973计划项目“高原慢性适应与损伤”的研究,同时肩负着培养8名博士、1名博士后以及4名军队领军人才的重任。

吴阶平医学奖颁奖仪式上,吴天一院士激动地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自己所经历的一段人生考验。他说,由于历史的原因,父母和兄弟姐妹都生活在美国,父母年迈了,要求他去美国团聚,而在那期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等科研机构也多次以优厚的待遇聘请他过去。面对家人的恳求和美国高校的邀请,吴天一院士选择了留在这片他热爱的土地。“我要永远留在中国,留在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我科研的根!”吴天一院士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