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创新化工关键工程技术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创效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陈曙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15-08-21

陈曙光高工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工新过程工程化研究组组长,从事化工工程设计行业二十余年,曾先后服务于化工部设计院、美资工程公司、澳洲工程公司等,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现场投料开车经验。自2007年加入化物所以来,主要从事化工新工艺、新过程的开发,在氨化、高压加氢、费托合成、酯化、丙烯水合、催化剂连续化制备及精馏方面都有创新的技术和工艺,尤其其团队拥有的多项专有/专利设备技术,已在6套采用完全自有知识产权的化工商业装置中成功运行,在科学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之间的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研究方向主要是利用工程计算与冷模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工艺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反应器工业化放大的传热和传质问题(包括反应器型式、结构、内件等)以及新工艺中原料的预处理及反应产物的分离(精馏)问题,获专利6项。

临氢氨化技术的商业装置

当前,乙撑胺生产技术一直被美国、西欧和日本的几个大公司如陶氏化学、联合碳化、巴斯夫、阿克苏诺贝尔所垄断,并且不对中国市场转让,乙撑胺系列产品中主要产品乙二胺完全依赖进口,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国内多家单位的技术攻关一直没有解决其技术难点。

陈曙光课题组开发出滴流床反应器以适应催化剂的特点,使得产品的选择性提高近10%,催化剂床层温度分布更均匀,并首次大胆提出使用环保型脱水剂进行混合产物的分离,使得工艺装置在清洁工艺上优于国外技术。相同规模的商业装置,投资仅为外商的20%

他们采用大连化物所一碳化学与精细化工催化研究组(DNL0805)的乙醇胺临氢氨化的催化技术,年产乙撑胺1万吨及3万吨二套商业装置已经在渤海莱州湾畔的寿光市连续稳定运行,突破的技术难点包括:高压临氢反应、产品分离和反应器型式。装置运行后经济效益显著。

CHDM商业装置

此种化工产品最初由美国伊斯曼(EASTMAN CHEM CO)实现两步加氢工艺生产,之后又进行了不断的改进,目前已在全世界范围内申请两百多项相关专利,使得其在CHDM工艺方面处于绝对的领先和垄断地位。该技术需解决的技术难点包括:加氢反应的强放热、产品混合物中高沸物的分离。

由于加氢反应时瞬间放热量巨大,必须立刻移除反应热,否则将使催化剂温度过高而降低效率,直至失效。为此,陈曙光课题组开发出滴流床反应器,其内部的专利/专有内部构件,以其独特的型式,高效率地即时移除反应热,消除温升。在与大连化物所一碳化学与精细化工催化研究组(DNL0805)历经三年的工业化研究后,成功开发出DMT两段加氢合成CHDM催化剂,年产2万吨的商业装置在张家港顺利投产,生产出合格产品,实现了国产化,为下游产品客户提供稳定可靠的原料来源,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