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惟愿人间多健康——201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卫生政策奖获得者、复旦大学教授胡善联

2015-06-22

胡善联,1937年出生,江苏南京市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复旦大学校务委员、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培训中心主任、复旦大学药物经济学评价与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卫生经济培训与研究网络中方协调人。

   奋勇当先,深入卫生防疫第一线

胡善联1957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公共卫生系,是我国培养的首届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毕业后在上海第一医学院公共卫生系先后任流行病学教研室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正教授。1962年遴选为在职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流行病学专家苏德隆教授,从事血吸虫病中间宿主钉螺的生态研究。上世纪70年代国内传染病爆发流行,胡善联不顾个人安危,奔赴病毒性肝炎、食物中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皖南山区不明原因下肢麻痹症等疾病防治第一线,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探索疾病的爆发流行规律。

1988年,上海市发生食源性甲型病毒性肝炎大流行。胡善联和研究团队一起研究流行病起因与预防措施,发现生食毛蚶是主要的转播途径他们深入江苏吕泗海区,用人工方法使毛蚶污染甲肝病毒,研究其排毒规律。1991年,相关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卫生系统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他和研究团队被评为上海市“五一”劳动先进集体。1992年,胡善联获政府特殊津贴,并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此后,胡善联担任了卫生部消毒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计划免疫专家委员会委员,1998年出任国家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工作委员会委员直至今日。

1980年,胡善联通过国家考试获得英国奖学金,赴伦敦大学热带病与卫生学院攻读医学微生物学理学硕士学位,回国后任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兼任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主任,这为其转轨卫生管理事业、卫生政策研究提供了机遇和平台,多年的一线工作经历为胡善联开展卫生政策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开拓进取,积极投身教学科研

   上世纪90年代后,国内高校开始招收卫生管理专科、专升本、本科、硕士生和博士生等不同学制和学历层次的学生,同时举办了全国卫生厅局长干部短训班。胡善联充分认识到“今天的学生是明天的领导”,不仅要认真搞好卫生管理的教学,而且要加强卫生管理师资队伍能力的建设。他利用各种国外项目基金的机会,先后选送了20余名教师出国培训和选读学位,增强了上海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培训中心的软实力,使其逐步跻身国内一流卫生管理专业院校行列,并成为上海市和国家的“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重点学科。

    胡善联教授从教以来已先后培养了35名硕士生、25名博士生,不同学制的学生千余名,其中有很多人已成为中央和地方卫生与计划生育部门的负责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多年来先生教我们怎样做人,如何做学术,先生的学术风范与人格力量一直激励我们至今。”说起胡善联教授,一位曾跟随他学习多年的研究生这样评价道。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他积极参与世界银行旗舰培训计划,参与组建我国卫生经济培训与研究网络,着力于卫生经济学专业的创建和人才培养、传播国际卫生改革前沿的知识和经验。从1992年开始每年举办卫生经济学师资培训班和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十五年来,由最初的7个网络单位发展到26个网络单位,初步形成了国内卫生经济学的教师队伍,一大批卫生计划财务干部的卫生经济学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006年,胡善联教授因此被授予“网络杰出贡献奖”。

   胡善联教授还先后在19921995年和19962000年获得了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资助的两期卫生管理培训项目,连续四年举办了全国医学院校校长科学管理班,举办了六期近200个学员参加的一年制卫生管理师资班。上海市每年还选出10名后备卫生干部参加学习,为全国和地方输送了高层次的管理人才。由于项目成效显著,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又在20122014年和20152017年两次资助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的“卫生体系研究与政策转化合作项目”,资助重点放在卫生政策转化和建立卫生政策研究的网络平台。

求真务实,专注卫生政策研究

    多年来,胡善联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围绕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针对城乡基本医疗服务、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医院药事服务费、药品价格管理、社会资本与社区卫生服务等领域的卫生政策问题开展了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研究。出版了卫生政策研究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多项研究成果、政策建议被国家采纳,转化为改革措施或政策意见,如取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家庭账户、调整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等。

胡善联教授在勤奋耕耘于卫生经济学领域的基础上,近十五年来又在国内开创了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的新领域。2001年,率先在国内创办了复旦大学药物经济学评价与研究中心;2006年在上海筹备第二届亚洲药物经济学与结果研究大会并担任主席;2008年,被国际药物经济学与结果研究协会(ISPOR)选举为理事,同时兼任亚洲分会主席。主编了《药物经济学》高等医药学院教材,参编了《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为我国药品定价、医保药品报销目录和基本药物目录遴选等药品政策创立了应用工具。为了系统总结十五年来所领导的团队在药物经济学研究方面的成果,胡善联教授主编了《药物经济学研究荟萃》、《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和《药物经济学的政策转化》三部专著。

   2010年,胡善联教授成为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2014年又被任命为卫生计生委公共政策专家委员会委员,使他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家卫生改革的实践,每当有重要政策出台,新闻媒体都会在第一时间采访他。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的特约评论员,胡善联教授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进步,才能宣传好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从中探索需要研究的课题,为政府部门循证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从我国培养的首届公共卫生专业大学生到卫生防疫的实践者、卫生管理专业教育的开拓者、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探索者,再到卫生政策研究的坚守者,近半个世纪以来,胡善联教授锲而不舍,学以致用,不断追求和创新,虽然很多时候他没有像医生一样,用自己的医术拯救他人的生命,但多年来他以“为生命保驾,为健康护航”为理念,在卫生政策研究和制订领域执着创新,取得了突出成绩,托起了更多人的健康,同时也使得他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充实、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