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关键问题研究

2014-09-25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关键问题研究”项目以解决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共性关键问题为核心,在研究适合于中药注射剂致敏性评价新模型和新方法的基础上,以鱼腥草注射液为代表品种,阐明不良反应特点,找出有害物质,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质量和安全性,为全面解决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提供示范性研究。项目完成单位包括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主要完成人有梁爱华、李贻奎、张金艳、杨华、张启伟、刘婷、雷帆、李春英、张嘉、周长新等。

一、对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提出新的理论认识,证明 类过敏反应是中药注射剂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正确处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提供了理论基础

以往文献报道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I型)。本项目通过对文献中报道的过敏反应的特点、发病时程等进行仔细分析,综合实验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是类过敏反应。通过实验研究证明了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如;鱼腥草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注射用双黄连、穿琥宁注射液、吐温80引起的主要为类过敏反应

二、解决了中药注射剂领域的某些共性安全性问题,为将来全面解决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建立了一套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试验模型和评价方法(体、内外模型),并新建了一种小鼠过敏试验方法。

1)类过敏试验模型

首次建立了多种适用于中药注射剂的类过敏评价动物模型和体外模型,包括:小鼠或豚鼠全身类过敏试验、大鼠或豚鼠皮肤类过敏反应模型、Beagle犬全身类过敏试验、一种可用于中药注射剂致敏性检测的IgG启动子调控绿色荧光蛋白的转基因细胞系肥大细胞脱颗粒和致敏介质分析方法、一种检测中药注射剂过敏介质释放的方法。获得1项专利(专利号ZL 200910155789.7)。

以上类过敏试验动物模型在病理特点、诱导机制上与临床具有一致性,可客观地检测出注射剂(包括西药和中药)的类过敏反应;操作简便、准确,易于推广。以上细胞模型和致敏介质分析模型具有快速、敏感的特点,可用于中药注射剂的类过敏反应及其致类过敏物质初步筛选和机理研究。小鼠、豚鼠和大鼠试验模型由于成本低廉,易操作和管理,可作为首选用于较大量样本的检测;Beagle犬模型类过敏的行为学症状与人类更为接近,但成本较高,可作为进一步验证试验。

2)过敏试验模型

建立了BN大鼠ASA试验模型、BN/SD大鼠PCA试验模型。BN大鼠模型与豚鼠相比敏感性更高,操作性更好。

2.阐明中药注射剂最主要的辅料共性安全性问题之一——吐温80的致敏性问题。

1)通过对不同的中药注射剂的部颁质量标准的整理和文献研究,阐明了吐温80在中药注射剂中存在的普遍性。厘清了我国部颁标准收载的134种中药注射剂中有34种明确标示有吐温80。此外,质量标准中未标示有吐温80的少数其他中药注射剂如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等也含有吐温80,共涉及约40种中药注射剂。

2)阐明了吐温80的致敏性特点,证明其主要导致类过敏反应。采用豚鼠ASA、大鼠PCA证明吐温80不引起典型的过敏反应。采用不同浓度吐温80一次性静脉注射,可在小鼠、豚鼠、大鼠和Beagle犬上产生显著的类过敏反应,甚至造成低血压和休克。结果证明吐温80的致敏反应主要为类过敏反应

3)阐明了吐温80致类过敏反应的量效关系,找出了相对安全浓度,拟定了吐温80限量。在小鼠、豚鼠、Beagle犬类过敏模型中证明,吐温800.5%以上浓度可产生类过敏反应,2%引起强烈类过敏,0.25%浓度及其以下无明显类过敏反应。故初步拟定吐温80限量为0.25%

4)找出了二种可替代吐温80的安全性好的新增溶剂。从9种常用注射剂增溶剂中筛选可替代吐温80的新增溶剂。以鱼腥草注射液为代表,通过增溶效果、增溶后成分的检测以及指纹图谱分析、质量稳定性分析以及全面的安全性评价等多方面研究,筛选出了2种增溶效果好、无致敏性和无明显溶血作用的增溶剂。在鱼腥草注射液的工艺改进研究中,采用筛选到的新增溶剂替换吐温80,研制了新工艺和新制剂。通过全面的安全性评价证明,新制剂工艺符合制剂要求,质量稳定,未见明显的类过敏反应和过敏反应,也无其他毒性。

5)发明了吐温80精制工艺,提高了安全性。采用活性炭吸附及适当的工艺处理,对吐温80进行精制,得到精制吐温80。经动物毒性试验比较,精制后的吐温80的毒性较未精制吐温80的毒性明显降低,安全性提高。吐温80精制技术已经应用于鱼腥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的工艺改进和生产,获得一项专利授权一种以吐温80为增溶剂的注射液的制备方法ZL200910095951.0。采用精制吐温80配制生产的参麦注射液在临床上不良反应较低。

6)找到二种解决吐温80安全性的途径。①比较彻底的改进安全性途径为更换安全性好的助溶剂。②合理控制吐温80浓度,使其控制在安全浓度范围,并对吐温进行精制,减少可能引起类过敏的杂质。

3.对中药注射剂内毒素检测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

系统比较了特异性和非特异性鲎试剂凝胶法、特异性和非特异性鲎试剂显色基质法、动态比浊法、生物因子法等不同内毒素检测的优缺点、干扰因素等,并比较了国产和进口显色基质试剂对于检测中药注射剂的适用性,为中药注射剂的内毒素检测提供了基础。

4.初步阐明了类过敏反应机制和临床意义

采用正常、白细胞减少症、T细胞缺陷以及TB细胞联合缺陷等动物进行了体内类过敏反应研究以及肥大细胞脱颗粒、致敏介质释放以及补体激活等体外研究,证明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机制如下:

1)与肥大细胞脱颗粒、组胺释放、补体激活等复杂机制有关,预防性给予抗组胺药可减轻类过敏反应;

2)与白细胞激活有关,白细胞减少症动物的类过敏反应降低;

3TB细胞介入了注射剂的类过敏反应,免疫低下状态可减轻反应。

通过以上机制研究,提示以下临床意义:免疫低下者、肿瘤放化疗者或其它免疫低下患者可能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反应轻;感染或有炎症的患者、免疫过激者可能反应重;临床应根据患者体质状态用药并进行用药安全性监测。

三、代表性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安全性改进研究

系统研究了鱼腥草注射液的安全性关键问题,阐明了主要不良反应特点,找出了致敏原,改进了工艺,提高了安全性,为鱼腥草注射液临床再评价提供了基础。

1)证明鱼腥草注射液引起的主要是类过敏反应为正确处理其不良反应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

2)确定了鱼腥草注射液主要致敏原为吐温80,而鱼腥草提取物无明显致敏性,为工艺改进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和准确的方向。

3)找出了二种可替换吐温80的安全性好的增溶剂。采用新增溶剂制备了新鱼腥草注射液制剂,经工艺、质量、药效学和安全性评价等研究,证明新制剂保留了药效,无致敏性和其它毒性,安全性大大提高,并且工艺可靠,质量稳定。新制剂可基本上解决鱼腥草注射液的安全性问题,为将来申报新的安全性好的鱼腥草注射液奠定了基础。

4)确定了鱼腥草注射液中吐温80的安全浓度,制定了限量标准(0.25%)。完成了鱼腥草注射液降低吐温80用量后的药学研究及其稳定性考察,建立了符合新版GMP要求的密闭生产系统;建立新鱼腥草注射液的质量标准,大幅提高鱼腥草注射液质量可控性。在研究鱼腥草注射液主要成分基础上,增加了指纹图谱、含量测定等检测指标。

5)建立了鱼腥草GAP基地,并通过国家认证,同时对鲜鱼腥草的储存条件进行了全面研究,解决原料可能引起的安全性问题。

6)鱼腥草注射液再评价取得阶段性进展。三家企业均完成了鱼腥草注射液再评价的实验研究,对质量标准进行了完善,制定了新的质量标准,提交给SFDA20117月,国家SFDA发布了鱼腥草注射液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

7)发现鱼腥草注射液与多种抗生素合用可导致主要成分改变。与磷霉素合用产生混浊,说明临床不合理用药也是影响安全性的重要因素。该结果提示除了改进药品工艺和质量外,还需要重视临床合理用药,以避免不合理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

通过对鱼腥草注射液的系统研究,解决了鱼腥草注射液致敏性特点、致敏原确认、工艺和质量改进、安全性评价等安全性关键问题,提高了品种的质量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研究针对中药注射剂的致敏性,研制了适用于中药注射剂的类过敏试验新模型和评价方法,建立了检测生物样品中微量过敏介质组胺的新技术,建立了可用于中药注射剂致敏性高通量筛选的新的转基因细胞模型,优化和改进了经典的过敏性评价方法等。这些系统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了中药注射剂致敏性评价技术体系,形成了一套系统全面的可用于中药注射剂和其他可疑致敏物质的过敏和类过敏筛选、临床前评价、生产产品安全性检测的技术方法,填补了一些方法学空白,针对内毒素检测和注射剂配伍的研究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项目共取得4项发明专利,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6篇。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为中药注射剂生产中产品的过敏反应和类过敏反应检测提供了简便实用和易于推广普及的方法,为筛选中药中的可疑致敏物质、探讨和阐明中药致敏机制、寻找防止中药过敏的途径和方法、开发安全性高的中药注射剂等提供了科学基础,为进一步完善新药临床前致敏性评价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撑。有关吐温80不良反应的研究为几十种含吐温80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研究和工艺改进奠定了基础。在解决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工艺、质量和安全性方面形成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有助于其它中药注射剂的工艺的改进和安全性研究,为将来全面解决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打下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