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以协同共享为途径提供便捷可达的医疗卫生服务——“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区域医疗卫生综合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示范”

2014-09-25

200910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区域医疗卫生综合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示范在南京正式启动。经过近五年的努力,以南京医科大学为牵头单位的项目组攻克了区域医疗卫生综合信息平台中医疗卫生信息服务标准化、海量信息处理、安全隐私保护等关键技术,研制了区域医疗卫生综合信息平台及应用系统,集成了100TB以上卫生信息资源并具备为百万级用户提供服务的能力,实现了区域内卫生信息的互通和共享。项目取得的关键技术和成果在南京市以及江苏省其他12个城市进行了推广应用,对充分利用各种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扩大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降低医疗成本和医疗风险,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和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医疗卫生信息共享为目标,开展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流程和标准建设

项目组以“协同共享”作为构建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的核心理念,通过改进现有医疗服务流程,全面整合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实现医疗资源的互补和共享。针对异构卫生信息系统间缺乏统一的信息交互标准和规范,难以实现相关区域医疗卫生信息集成与共享的问题,分析、落实现有国内外医疗卫生信息相关标准,构建统一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资源标准与规范,具体包括基本数据集标准、数据管理与交换规范、服务接口标准,为区域内各种医疗卫生信息系统间的信息交互、整合与共享提供保证,实现医疗卫生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应用。

以南京市市民卡为载体,推行南京市医疗“一卡通”。作为其核心应用,市民卡内分配给医疗行业使用的空间为64字节,用于存储市民的姓名、身份证号、电子健康档案号(新农合号)等信息。市民卡在南京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对象有两类:南京市民卡持有者,指本地参加医保人群;南京市统一就诊卡(也称市民卡C)持有者,指尚未参加本市各类社会医疗保险的患者、参保但临时自费就诊的患者、外地来宁就诊的自费患者等。患者只要拥有南京市民卡,即可在任何一家医疗机构获得相应的医疗服务。在此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统一的区域内医疗服务流程,尤其是制定了区域内自助医疗服务的流程规范、自助医疗服务数据集成交换标准,定义了自助医疗服务的业务功能规范,从而构建了规范的区域自助医疗卫生信息化服务体系。

对于基本医疗信息,项目组在遵循现有医疗信息交换标准HL7的基础上,结合ICD-10SNOMEDDICOM3.0等标准,从采集、交换、存储三方面入手,制定了信息的描述规范、封装格式、存储结构等标准。以个人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卫生服务记录)为核心,结合临床医疗文档研究基本医疗信息的内容、格式及精度要求,定义统一的信息采集标准。在信息交换标准HL7的基础上,以消息作为信息交换的基本单位,制定了统一的信息封装规范。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载体采用XML,通过消息机制建立XML的交换通道。结合项目实际需要与信息数据特征,借鉴XML规范,制定了统一的信息描述格式与存储结构。

对于服务接口,项目组采用SOA架构,在遵循现有的HTTP/HTTPSWEB SERVICESOAPXML等标准与规范的基础上,针对各应用系统的实际需求,结合基础服务的具体内容,提出并建立了一套统一的服务接口标准,主要包括:数据传输服务接口、注册管理服务接口、交互管理服务接口、建模服务接口等。应用系统通过调用标准的接口完成对底层数据和基本服务的透明访问与使用,在此基础上确保整个系统的高可扩展性,新的应用系统只需按标准调用服务接口即可实现与原系统的无缝连接。

目前已发布的区域内医疗服务数据集成、交换标准和规范包括:南京市自助医疗服务系统接口方案、南京市居民健康档案数据采集规范、南京市检验检查结果共享接口方案、南京市预约挂号服务平台数据接口规范、南京市医疗一卡通接口方案等。

二、以病人主索引EMPI为基础,建立的电子健康档案

项目组在南京市卫生局数据中心部署了病人主索引EMPI服务系统,实现了区域内患者身份的统一识别认证。EMPI以市民卡作为区域内医疗信息系统唯一、通用的身份标识,同时关联市民卡系统、医保卡系统等外部系统。EMPI的主要功能包括:创建居民健康主索引、居民基本信息的更新功能、居民健康主索引精确查询功能(PIX)、模糊匹配查询功能(PDQ)、重复居民健康主索引融合功能、重复居民健康主索引自动检测功能、重复居民健康主索引辅助人工检测功能、诊疗记录关联功能、访问权限设定功能、市民卡系统的同步功能、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同步功能、医保卡系统同步功能等。

在建立病人主索引EMPI的基础上,项目组通过在各医疗服务阶段对居民健康信息进行采集与更新,建立了支持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的健康档案,涵盖了活的功能配置、活的业务应用、活的业务协同、活的数据流转、活的实现途径、活的参与方式六个方面的内容。

的功能配置指采用SAAS统一部署模式,所有应用均以服务形式发布,可以进行灵活多样的配置以满足不同的需求。项目组在区级和市级的卫生信息资源支撑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卫生数据中心,将健康一卡通、数字社区、远程医疗、居民健康咨询等各方面的医疗数据都收集并储存到数据中心,供各卫生专网用户和居民进行访问查询。

的业务应用是在国家卫生管理部门最新规定的标准数据元、数据集基础上,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按照业务需要灵活地绘制模板、业务表单等,将居民信息的数据元通过编辑器转化成数据中心里的表单,同时支持从表单中还原信息数据元。

的业务协同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全科诊疗、公共卫生、妇幼保健中,支持提醒慢病人群和妇女幼儿建卡管理,对慢病高危人群进行筛选和审查;另一方面体现在区级医疗卫生业务与市级医疗卫生服务之间,市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够提供健康档案调阅功能,支撑社区预约挂号平台和医检结果共享平台,支持居民自助跨院取单。

的数据流转主要指区域内各业务系统数据间的联通流转,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公共卫生服务系统负责整合随访和体检数据,妇幼服务系统负责整合妇女和儿童体检数据,健康小屋负责整合健康体验小屋和移动随访数据,自助服务系统负责整合自助医疗服务和网站服务的数据,全科医生站以其自身为核心整合门诊和住院部的诊疗数据,南京卫生12320网则提供人口数据库和综合门户,这六个模块的数据可以进行交换和流动。此外,区级业务系统与市级卫生数据的流转逐层体现在健康档案数据的共享、预约挂号资源的共享,以及医检数据的共享上。

的实现途径是指具体的实现手段灵活可行。自助医疗系统借助自助终端实现自助挂号缴费、院内取单、跨院取单、预约挂号,移动随访机制实现健康档案随身查、随访信息随时录,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效率,健康门户通过健康平台可以查询并完善居民个人的健康档案、体检情况等健康数据。

通过上述各部分的配合,建立了的健康档案,能够通过多渠道进行动态更新,从而支撑惠及百姓的各个健康工程。

三、建立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及应用系统,实现信息集成共享和业务协同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通过卫生数据集成交换系统实现数据集成服务、接入服务、总线服务等核心服务。该平台采用星形结构,以前置交换服务器为中心,通过各种适配器与现有的系统交换数据。前置交换服务器以不影响原有系统的正常运行为原则,提供开放的交换接口和通用的各种适配器接入原有系统,接口类型包括HTTP/Web ServicesJMSEJB等。数据集成服务屏蔽异构、分布式数据环境,如OracleSQL ServerDB2等,对外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方法,形成各应用系统统一的数据视图,同时建立通用数据交换引擎,实现各业务数据库之间的信息交换。接入服务屏蔽被集成系统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及其实现方式,以适配器的方式实现CHSSHISEMRLISPACSPEIS等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集成接入。被集成的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载体为XML,通过消息机制建立XML的交换通道。总线服务通过XML消息队列(或HL7消息队列)、HL7解析器实现集成平台与接入系统之间的松耦合。业务流程定义(路由)实现被集成系统之间的交互流程,控制信息数据的流转。

依托于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项目组建立了如下六个应用系统:(1)基于EMPI的市民卡医疗一卡通系统,配合南京市市民卡医疗一卡通的建设,实现了区内居民通过市民卡预约挂号、日常就诊、查询和调阅个人健康档案以及全区居民唯一身份识别等功能。(2)全区统一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实现全区二级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建立、部署和管理。(3)区域检验信息系统(LIS),提供用户管理、基础编码管理、质控过程管理、质控数据采集、质控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完成了全区二级医院、社区服务中心检验信息系统的建立,支持单点部署、统一管理,实现与HIS、居民健康档案的联结以及检验结果的互联互通。(4)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以的居民健康档案建设为核心,以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为基础,将市民卡、HISLIS等系统与EHR有机的整合,保障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的完整性、有效性和简便性的统一。(5)区域综合卫生管理平台,实现了综合管理信息的查询、统计和分析,HISLISEHR在不同维度结合所呈现出的指标分析图和量化分析结果的展现。(6)基于预约挂号的双向转诊平台,实现了区内二级医院之间、二级与三级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以及居民健康档案、就诊记录的互联互通。

四、构建自助医疗服务系统,促进医疗服务流程优化,提供便捷可达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建立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及应用系统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国内自助医疗服务的应用现状,项目组从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入手,通过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构建了南京模式自助医疗服务系统。该系统可划分为院内医疗业务自助服务层、区域医疗自助服务层、跨行业医疗业务整合层等多个应用层次,其模块化设计使业务模块可拆卸、可组合、易部署。

院内医疗业务自助服务应用。包括自助挂号(支持医保支付和现金支付)、自助缴费、自助查询、自助打印医检报告单、自助打印发票等,可以有效改进患者就医流程。

区域医疗自助服务应用。采用服务推送技术,及时在自助服务终端上发布、部署区域卫生信息化的相关应用,如跨医疗机构的预约挂号、跨医疗机构打印医学检验检查报告单、患者健康档案查询、患者历次诊疗信息查询等。通过整合区域医疗资源,患者不仅可以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的任何一台自助服务设备上享受到医疗机构自身提供的便捷服务,更能第一时间共享全市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

跨行业的医疗业务整合应用。以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为技术支撑,利用数据集成交换系统实现医疗资源在其他行业的拓展应用,如利用银行网银和自助通系统实现区域内医院的预约挂号、利用广电系统在互动电视上查阅健康档案和历次诊疗信息、利用移动平台在手机终端查阅检验检查报告单等。通过跨行业的医疗资源整合,患者可以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捷医疗服务。

 

此外,依据医疗支付模式的各项业务要求,项目建立了集核心账户交易系统医疗账户业务系统医疗诚信系统为一体的医疗支付管理平台,为自助服务系统的运行提供金融交易支撑。平台以核心账户交易系统为基础应用,在其基础之上进行医疗账户业务系统和医疗诚信系统的专业业务拓展。

项目组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自助医疗服务系统的应用示范。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及系统的部署应用,实现了疾病诊疗和公共卫生业务的无缝整合和业务协同,不仅提高了医疗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使得健康档案成为了真正的“活档”,发挥了健康档案的使用价值。而市民卡和社区预约挂号的开通,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居民的就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目前可预约南京市41家医院号源。卫生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则为卫生管理部门掌握本区内居民健康状况提供了科学、高效的技术手段,提高了疾病控制和医疗卫生管理的水平。

与此同时,为了助推国家新医改方案的实施,打破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的共享应用,切实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项目组积极与江苏省内各级卫生机构展开合作。自助医疗服务系统已在江苏省的南京、扬州、徐州、南通等13个地市全面推广,在安徽、山东等地试点应用。江苏省部署55家二级以上医院,其中南京三甲医院已全面覆盖,累计投放自助医疗服务智能终端500余台套,为全市330余万医保人群和200余万其他人群提供了便捷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