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脑卒中诊疗技术规范研究——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工作重大项目

2013-11-22

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逐年递增的防治费用给国民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已成为严重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随着首都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首都人民生命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如不采取积极的综合干预措施,北京血管病死亡率会进一步攀升,随之而来的脑血管疾病医疗开支也将不断增加。

“脑卒中诊疗技术规范研究”项目是北京市启动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工作以来脑血管病领域设立的首个重大项目,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主持,京区22家医院共同参与完成。项目分为7个子课题,分别为:北京市脑血管病医疗资源调查,脑卒中急性期四项内科关键诊疗技术规范研究,脑卒中三项外科关键治疗技术规范研究,标准化卒中二级预防门诊建立、规范和效果研究,脑卒中两项中医关键治疗方案规范研究,脑卒中诊疗技术规范研究公共平台的建立,脑卒中诊疗技术规范研究项目的质量监控和监查。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北京脑血管病医疗质量,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而且显著提升了北京脑血管病临床研究水平,为最终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提供了科技支撑。

一、北京市脑血管病医疗资源调查

针对165家二级及以上医院(三级医院49家,二级医院116家)的相关人员,调查与脑卒中相关的医疗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结构、医用设备、服务项目、管理机制和规范等内容;对北京地区卒中医疗资源的配置情况进行了评估;对北京地区卒中医疗资源配置存在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该课题由首都医科大学承担完成,课题负责人:郭秀花、谢学勤。

二、脑卒中急性期四项内科关键诊疗技术规范研究

课题组通过文献复习、专家咨询等方法形成了脑卒中急性期四项内科关键技术: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4.5h内)静脉溶栓;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48h内抗血小板药物分层治疗技术;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筛选、评估与治疗;卒中后深静脉血栓(DVT)预防技术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操作流程。其中该四项内科关键技术规范作为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和诊疗质量控制的国家卫生行业标准的组成部分,于2012年9月发布并实施。同时,国家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组织专家组对脑卒中急性期四项内科关键技术规范与标准操作流程进行评审,并认可其纳入国家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013年脑卒中临床诊疗规范和医疗质量控制工作。

课题组以20家研究医院为基础, 对其中10家示范医院采用管理学中PDSA(Plan change 计划改进,Do change执行改进,Study results研究改进结果,Act on result依据结果持续改进)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通过培训会议、标准的操作工具、便携式口袋书等针对临床医师的改进措施,通过信息化的评价和医院医师卒中诊疗现状的监测,及时进行反馈,发现和确定导致指南和临床实践间差距的主要问题和障碍,并制定相应的目标和干预措施,推广上述四项关键适宜技术, 共纳入了6055例的符合研究方案的新发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该课题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承担完成,课题负责人:王拥军。

三、脑卒中三项外科关键治疗技术规范研究

研究了脑出血的微创血肿清除技术、烟雾病外科诊疗常规和技术、大面积脑梗死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技术三项适宜技术的规范与标准,从术前评估、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和技巧、术后处理、术后随访等方面形成了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临床路径)和操作工具。通过研究,评价不同级别医院应用上述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临床路径)和工具的实用性与科学性,提出了适用于不同级别医院医疗资源和治疗水平的操作流程(临床路径)。同时,还研究了在不同级别医院促进上述标准化操作流程(临床路径)和操作工具推广使用的模式。该课题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承担完成,课题负责人:王硕。

四、标准化卒中二级预防门诊建立、规范和效果研究

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各自优势,制作了《脑卒中防治百问》、《北医三院神经内科简介》等文字宣传资料和《三招教您自测预防脑卒中》、《卒中预防动漫》等音像宣传材料,同时也注重病人的自我教育,安排了病人教员的现身说法教育。

  建立了卒中病人二级预防数据库网络,病例进入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实现病人和医师的双向开放性管理,促进和加强病人的自我健康管理行为。

  进一步通过智能终端在慢性病网络化管理的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从病人健康管理的多角度多方面实时地监测病人的多重指标,实现全面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和全程跟踪管理病人的二级预防工作。该课题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承担完成,课题负责人:樊东升。

五、脑卒中两项中医关键治疗方案规范研究

完成了脑出血活血化瘀法治疗方案、针灸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技术两项研究。优化原有治疗方案,制定了标准化的规范操作规程;完成了临床对照研究和第三方客观疗效评价;建立了多种推广应用模式,初步完成推广应用工作。该课题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承担完成,课题负责人:张根明。

六、脑卒中诊疗技术规范研究公共平台的建立

  以关键与适宜技术的标准化为依托,系统地研究关键与适宜技术的持续性质量改进模式,提高关键与适宜技术规范化使用率,制定了“北京卒中临床研究网络”管理办法,开发完成基于临床及科研的电子病历系统,并成功运行;开发了基于3G手机终端的医疗质量信息直报系统和基于网络的医疗质量信息直报系统;建立了中心化随访平台的标准操作规程、数据管理平台标准操作规程、影像判读平台标准化操作流程、临床试验中心标准化操作流程、伦理委员会标准化操作流程以及事件仲裁委员会标准化操作流程,并应用于相关临床试验研究。公共平台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脑血管病急性期诊疗技术规范化应用和医疗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技术研究”等课题进行了数据管理、随访、影像判读、临床试验设计、伦理委、事件仲裁等方面的支持,并对“脑卒中诊疗技术规范研究”子课题进行了动态管理。该课题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承担完成,课题负责人:王拥军。

七、脑卒中诊疗技术规范研究项目的质量监控和监查

完成了三级质控和监查管理体系的健全工作;建立了信息平台与多元化(模块化)质控监查方法体系;完成了质控稽查与监查方式体系建设;依据相关法规原则,对已建立的《现场核查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新研发了层级分段/比重划分的监查方法;新研发了问题预警报告体系和问题判定标准。课题协助北京市科技管理部门实现多元化的科研课题监管机制,为北京市科技管理部门评估临床试验课题总体质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该课题由北京精诚泰和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承担完成,课题负责人:武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