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德术兼修 托起生命之舟——记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肿瘤内科诊治中心主任于忠和

2013-11-22

 

于忠和,女,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肿瘤内科诊治中心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中华医学会老年呼吸病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预防医学循证医学专委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缺氧和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及北京军区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和北京军区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军队合理医疗药品评审专家、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北京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反应与预警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委员等职,担任多家医学杂志编委。

于忠和博士具有丰富的呼吸内科和肿瘤内科的临床经验,专于肺癌、肺炎、支气管炎、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胸膜炎、肺间质病、结肠癌、乳腺癌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曾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项,军队科研资助项目7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余项(其中二等奖5项)。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参编专著9部。培养研究生数十名。被北京军区、联勤部授予“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优秀中青年科技干部”、“学习成才、岗位建功先进个人”、“优秀党员”、“优秀基层干部”、“优秀党务工作者”以及“九五”、“十五”、“十一五”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军优秀博士”,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在2012年的中国女医师协会第三届五洲女子科技奖评选中, 她荣获“临床医学科研创新奖”。

以“高尚其德、高超其术、至言其行、至仁其众”为行医准则

于忠和博士以北京军区总医院院训“高尚其德、高超其术、至言其行、至仁其众”为行医准则,怀着高度的责任感,数年来在承担门诊和病房的医疗工作中兢兢业业,尽心竭力为军、地患者解除病痛,挽救了许多患有疑难、急险病症患者的生命。她视患者如亲人,真诚面对患者,全身心投入治疗,从医三十多年来没有医德医风投诉,没有出现医疗差错、责任事故以及医疗纠纷。

于忠和博士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和肿瘤内科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肺癌、肺部良性肿瘤、其它系统肿瘤的标准化、综合化、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在担任抗击非典第一梯队队长时成功组织抢救数十名非典患者。由于及时提出了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成功挽救了患罕见重症军团菌肺炎患者的生命,在参加特殊医疗小组工作时多次获得好评。在救治肺癌患者的过程中,她采用标准化、综合化、个体化医疗措施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此外,还率先开展了恶性肿瘤的基因突变检测,推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熟练开展电子气管镜下诊断和微创治疗;开展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术及电磁波辐射热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多年来,她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托起患者的生命之舟。

为防治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及COPD、高原性心脏病提供新思路和新的治疗靶点

于忠和博士自1992年起从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先后研究过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AT-)、C-型利钠肽(CN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肾上腺髓质素(ADM)、尾加压素-ll(U-Ⅱ)、中介素(IMD)等血管活性物质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和意义。通过拓宽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中血管活性肽的调节网络,为防治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及COPD、高原性心脏病提供新思路和新的治疗靶点。 

采用建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放射免疫分析(RIA)免疫组织化学(IHC)、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从COPD患者、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分子三个不同水平,研究U-Ⅱ的合成、释放及表达以及U-Ⅱ与ADM、IMD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国内首次证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血浆U-Ⅱ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急性加重期高于稳定期。提出COPD患者血浆U-Ⅱ含量与动脉血氧分压呈负相关,与平均肺动脉压及血浆ADM、IMD含量呈正相关;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U-Ⅱ含量明显升高,U-Ⅱ含量与动脉血氧分压呈负相关,与平均肺动脉压及ADM、IMD含量呈正相关;IMD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广泛分布,缺氧促进IMD合成、分泌和释放,并和ADM协同发挥内源性保护作用,共同拮抗U-Ⅱ的损伤作用;U-Ⅱ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广泛分布,缺氧促进肺组织U-Ⅱ合成和释放,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和加重起促进作用;缺氧促进血管收缩肽释放,血管舒张肽是内源性保护肽,血管活性肽网络失衡参与了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开展肺癌新驱动基因的研究

于忠和博士自2008年起紧密结合分子靶向治疗在肺癌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开展了对肺癌新驱动基因EGFR、Braf、EML4-ALK、KRAS、Her2、MET等的科学研究。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及其二者一致性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对二者EGFR基因突变与EGFR-TKIs临床疗效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应用FQ-PCR方法可较灵敏地检测出NSCLC患者外周血EGFR基因突变,其突变率与肿瘤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该方法敏感性强、特异性高、操作简便,适用于临床实验室;利用NSCLC患者外周血样本进行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具有无创性、实时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可作为临床EGFR-TKIs分子靶向治疗个体化预测的有效选择之一。

提出NSCLC外周血和肿瘤组织EGFR基因突变主要腺癌非吸烟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外周血和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EGFR-TKIs治疗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无突变的患者,更好地证实了EGFR基因突变对NSCLC的EGFR-TKIs分子靶向治疗的疗效预测作用。

此外,于忠和博士还通过对BRAF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突变率的研究,为可能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新靶点提供实验数据,探索EGFR-TKI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前联合检测BRAF基因的必要性。

近年来,于忠和博士多次主持参与国家、军队、北京市级等科研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和期刊上交流发表,受到广泛关注。2004年,她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代表团成员,在美国华盛顿举办的第35届军事医学大会上做大会发言,为祖国和人民军队赢得了荣誉。

作为一名屡建功勋的白衣天使,于忠和博士多年来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患者和科研工作。在攀登医学新高峰和努力践行“为患者服务”目标的未来,她必将披荆斩棘,再创佳绩,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进一步造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