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优化柑橘产业结构 促进水果行业科技水平提升 ——“柑橘良种无病毒三级繁育体系构建与应用”项目成果

2013-10-21

我国是世界柑橘生产大国,长期受困于种苗带毒率高、疫病监控和配套良法滞后等问题。为突破无毒化进程慢、育苗水平低、配套良法和预警滞后等技术瓶颈,西南大学周常勇博士带领团队启动了“柑橘良种无病毒三级繁育体系构建与应用”项目。通过系统研究,构建了国际先进的适应大发展的柑橘良种无病毒三级繁育技术体系,实现了疫病快速监测与预警,通过创新良种推广模式,推动了我国柑橘产业结构优化,取得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该成果荣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完成人包括周常勇、熊伟、白先进、唐科志、吴正亮、李莉、赵小龙、李太盛、张才建、杨方云等。

一、突破良繁技术瓶颈,构建适应大发展的良繁体系,保障用种安全

针对无毒种源供应滞后、良繁技术落后等瓶颈,建立柑橘茎尖嫁接脱毒技术、国际首创茎尖脱毒效果早期评价技术,使无毒化进程由3年缩短为1年,创建了世界规模居首的无病毒原种库;在脱除病毒和消毒防土传病害等无毒化基础上,集成单系化、配方化、设施化等技术,创新容器苗繁育技术,在圃时间由3年缩短至1年半,投产和丰产期提早23年,被确定为主推技术;针对黄龙病等虫传危险性病害,研究应用简易网室起垄育苗技术,防疫防涝,弥补疫区种苗缺口;建成国家柑橘苗木脱毒中心,以原种库为基础,构建了国家母本园和采穗圃、省级采穗圃、地方繁育场为主体的柑橘良种无病毒三级繁育体系,制订行业和地方标准规范6项,在强化检疫前提下,推动实施定期鉴定制度、订单育苗制度和苗木财政补贴政策。在检测效率、育苗质量、保障机制、推广模式等方面,较以往良繁体系有革新性进步,繁推速度具有三级放大效应,在全国快速形成1.14亿株的无病苗年繁育能力,满足了大发展、安全用苗的需求。

二、构建快速监测技术体系,支撑我国首个柑橘非疫区建设,指导疫病防控

针对检测时效性差、疫苗研制滞后技术瓶颈,在国际上率先建立微量快速柑橘病原核酸模板制备技术,国内首次系统建立了全套15种我国柑橘病毒类和国内外检疫类病害的分子检测技术体系,研发了8种检测试剂盒、芯片和疫苗,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项,大规模应用于无病毒母树的筛选和定期再鉴定,检测效率大幅提升,累计检测12.6万样次;明确我国柑橘病毒类病害的种类和分布,探明了重要病原的起源、流行规律、致病机理和时空分布模型;创立了黄龙病联防联控和村规民约防控模式,突破了高通量实时快速监测瓶颈,建立了溃疡病预警系统,支撑我国首个柑桔非疫区建设,指导大规模疫病防控,保障产业安全。

三、结合良种推广,创新配套栽培技术,优化柑橘产业结构

促成国家在水果行业率先实施柑橘种苗财政补贴;推动了传统密植栽培向现代稀植栽培模式变革;配套创新季节性干旱区非充分灌溉、冬季控水保果等关键技术,节本提质增效显著。通过良繁体系推广,补贴政策引导,填补了我国晚熟柑橘规模化生产空白,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成果全国覆盖率85%,累计新增产值77.8亿元。该成果促成国家柑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和国际柑橘苗木大会在渝召开。项目构建国际先进的柑橘良种无病毒三级繁育技术体系,研发柑橘病毒类和检疫类病害的分子检测技术体系,实现了疫病快速监测、预警,为产业安全提供了保障;项目成果在全国迅速推广,提升了育苗工程化水平,规范苗木市场,带动育苗行业科技进步,保障了产业健康发展;通过创新良种推广模式,加速了我国柑橘发展的无病毒化进程,满足了柑橘大发展的优质安全用苗需求,也有效满足了重庆“绿化长江柑橘带”工程对种苗的需求,配套发展晚熟柑橘,调优品种结构,缓解了结构性卖难。新增柑橘发展面积299.1万亩,解决就业35万人,5年达盛产期后,亩产2吨以上,较目前全国平均0.8吨增产1.2吨,可新增产量360万吨,改善了推广区农村经济,加快了农(移)民致富步伐;在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和病害防控用药、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为农(移)民安稳致富和水土保护做出了贡献。该成果对提升柑橘行业科技水平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并对其它水果产业的科技提升起到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

项目负责人简介

周常勇,男,汉族,博士,196511月生。西南大学副校长,兼任中国农科院柑橘所所长。二级研究员,博导,政府特贴专家,国家柑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专家),国家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科院植病二级学科杰出人才,国家教育系统新世纪优秀人才,重庆市植病学科学术带头人,澳大利亚约翰·狄龙纪念奖获得者。兼任国际柑橘学会执委、中国柑橘学会理事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周常勇博士长期从事柑橘病害防控研究,主持国家项目十余项,受委托,牵头组织编写了两个国家计划,主持制订农业行业标准2个,负责组建了国家柑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柑橘苗木脱毒中心等多个国家科技创新平台,成功参与申报2个博士点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培养硕博研究生博士后共42名,获准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核心期刊及以上论文百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近年来,先后被评为中国科协抗冻救灾先进科技工作者、重庆市劳模、重庆高校“十五”十佳科技创新人才,荣获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及青年科技奖、重庆市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重庆市引进高级技术人才突贡奖等荣誉称号。

项目团队简介

周常勇博士领导的学术团队骨干成员14人,其中正高职称3位、副高职称7位。团队中有9人获得博士学位(2人获国外博士学位),1人博士在读,具有硕士及其以上学位达100%,是一支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队伍。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柑橘病原生物学基础及致病机制研究;柑橘病害检测技术研究;柑橘病害成灾机理、监测预警和防控技术研究。在柑橘病害特别是病毒类病害防控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是“果树病毒病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行业(农业)公益项目的牵头团队。

近年来,以团队牵头申报获得国家教育系统创新团队和国家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计划支持,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工院植物所、澳大利亚依丽莎白.迈克阿瑟农业研究所、美国农业部多个研究中心(试验站)、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佛州大学柑橘研究与教育中心等国际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展开合作研究与交流。先后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50余项,获省部级成果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