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石棉矿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基础院成果之一

2013-09-27

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石棉矿幅(J46C001002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基础院承担的第一个数字填图项目。该项目测区地处青藏高原北端的阿尔金山构造带,阿尔金断裂斜贯其中,地质构造复杂。从太古代–新生代以来该地区各个时期的地质记录齐全,是研究青藏高原北部地壳结构、中央造山带西延问题、高原隆升及其周缘效应、阿尔金断裂带的活动历史及其运动学、动力学特征等重大地质问题的极为有利地段。

项目组充分运用数字填图技术,建立全面翔实的图幅数据库和元数据库,在地质调查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发表论文6。项目成果基本解决了区内长期以来未解决的地质构造问题,为了解测区的地质演化历史及其与周缘不同构造单元的时空关系,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地质资料。

一、查明了区内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的物质组成、空间分布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特别在阿北地块中,首次厘定出吕梁期构造热事件,并识别出五台期、吕梁期等多期变质深成体,结合SHRIMP高精度测年成果建立了前寒武纪年代构造格架,建立了区内阿北地块早前寒武纪地质事件序列(表1),为塔里木克拉通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及其与华北克拉通的对比提供了基础性地质资料明显提高了该地区早前寒武纪地学研究水平。项目重新厘定了米兰岩群的物质组成、空间分布,明确其形成时代为新太古代,建立了阿北地块的早前寒武纪年代构造格架首次在塔里木地块南缘发现壳源型碳酸岩,并确定了其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1931±18Ma明确了阿北地块吕梁期构造热事件的地质意义。

二、运用造山带填图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查明了调查区内红柳沟–拉配泉早古生代结合带中不同岩片的物质组成、空间分布、形成时代及其成因和构造意义,尤其对其中的蛇绿混杂岩进行了剖面的精细研究,结合后期的岛弧火山岩和岛弧花岗岩的分析,明确了北阿尔金洋的洋陆转化历史。

三、甄别出晚华力西期–印支期构造岩浆事件。具有岛弧型花岗岩的化学组成的早期花岗闪长岩岩体的就位时代为294±18Ma,与北侧兴蒙造山带的同造山花岗岩侵位时代相同;晚期的二长花岗岩岩体(276.7±0.5Ma)具有偏碱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点,显示了后造山的大地构造背景;印支期的正长花岗岩(216.2±0.4Ma)则具有地壳熔融性质的板内花岗岩的特点,可能为南侧东昆仑造山带的后造山伸展作用的大地构造背景。

四、查明了测区的基本构造格架,并建立了各构造单元的变形序次;在基底变质岩中识别出两期变形作用,并探讨了其动力学机制;首次在加里东期结合带识别出迭瓦状逆冲推覆系(图2);重点对阿尔金断裂和新构造运动进行了调查,明确了阿尔金断裂的活动期次和运动学性质以及六次阿尔金山隆升活动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