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为地质灾害预警及响应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深圳市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综合研究

2013-04-27

深圳的地质灾害具有鲜明的时间和空间规律特征,绝大多数属于典型的降雨型崩塌、滑坡灾害,可以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预报。在陆续开展了一系列地质灾害防治基础性工作之后,2006年,深圳启动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综合研究项目,并于2008年建成试运行。该项目建立了大陆唯一一套实际运行的基于较密集雨量计网络的实时、动态的城市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完成了预警预报方法研究,并编制了预警预报管理办法,从理论到应用,完成了深圳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体系建设。

一、建立了大陆唯一一套实际运行的基于较密集雨量计网格的实时、动态的城市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该项目针对斜坡地质灾害,在地质灾害调查、机理研究和灾害监测的基础上,将适合深圳市地质灾害特点的区域、单体预警预报模型与WebGIS高度集成,开发完成了一套具有快速、实时的预警、信息发布等功能,满足专业人员、政府管理人员及公众的不同需求的预警预报系统。

二、提出了动静态多因子预报模型,提高了预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已有的发灾规律,选取了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植被覆盖、水文条件和开发强度作为静态因子,降雨作为动态因子,利用信息量法、二值逻辑回归模型、广义加法模型定量化地考虑了动、静态因子对滑坡的影响,建立动静态多因子预报模型,避免了单一考虑降雨因子的气象模型的不足,极大地提高了预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实现了单体与区域相联合的预警预报模式。选取一个典型点,通过现场监测、室内试验、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等多种手段,研究了边坡在各种降雨条件下的水文及应力变形响应及其失稳机理,并结合深圳市边坡实际情况与特点,建立了适合于深圳市的区域滑坡预警预报指标体系,从而实现了单体与区域相联合的新的预警预报模式。

四、实现了推送式的预警预报发送模式,提高了应急能力和预警预报的应用价值。该项目系统采用了推送式的信息发布模式,保证了原始数据、预警信息的及时、动态发送,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应用价值。

五、编制了与自动办公相衔接的预警预报管理办法。梳理了相关部门现有的办公流程,提出了适合深圳情况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发布流程,并与自动办公系统相衔接,编制了预警预报管理办法,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

项目所采用的预警预报方法和建立的预警预报系统在国内是首创,在国际上也只有香港等少数城市有类似的系统,专家评审认为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与大陆其他地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相比,深圳市建成了时空密度最高的自动雨量监测网,实现了地质灾害单体机理、区域机理的结合,不单实时考虑雨量的区域差异,更是首次融合了灾害孕育条件的区域差异,建立了动静态多因子预报模型,预警结果更精确、更全面;与深圳以前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相比,该项目成果克服了由于预警制度不顺畅、信息不全面、不及时所带来的全汛期全区域防范、干扰面广、成本高、减灾效果不理想的缺陷。系统于20084月正式上线,实际运行稳定高效,业务流程顺畅。系统在20082011年共发布预警预报60次,预报了857起地质灾害,实现了100%的预报率;有关部门依据预警信息适时对重点区域和重点边坡加强观测、巡查,对情况危急的边坡提前采取空楼等措施,有效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宝安区在2008年和2009年分别采取8次和2次空楼避让措施,如果采取措施不及时,将会造成群死群伤、经济损失巨大的恶性事故。

综上所述,本项目在地质灾害预警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方法创新,2009年以来,为深圳市地质灾害预警及响应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制度保障,为深圳市的斜坡地质灾害零死亡目标的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