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建设创新特色园区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襄阳高新区实践与展望

2012-11-27

襄阳高新区是199211月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下设高新技术园、汽车工业园和深圳工业园,总控制面积24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0平方公里,是襄阳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中心区域,也是我国汽车工业的聚集地和鄂、豫、渝、陕毗领地区技术、智力最密集地区。建区20年来,高新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己任,奋力创业,锐意进取,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截止目前,高新区共有来自美、日、法、德、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进区投资,各类注册企业4227家,其中工业企业1215家,规模以上企业133家。高新区国牌数量攀升为17张,2010年工业总产值迈入千亿大关,2011年汽车工业产值实现千亿级,在全国88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已初步成为全国汽车产业的集聚区、新兴产业的引领区和科技创新的示范区。

贯彻落实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战略提升行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构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是新时期国家高新区肩负的历史使命,更是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的时代要求。自20115月获批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以来,襄阳高新区紧密结合园区实际,抢抓发展机遇,谋划新举措,着力加快推进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力求实现新突破、新发展、新跨越。

一、坚持创新驱动,“七区”效应凸显,为加快推进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夯实基础

近年来,高新区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使高新区成为区域经济的带动区、特色主导产业的集聚区、新型战略产业的引领区、科技创新的示范区、充满活力的创业区、体制机制的实验区、资本市场的创新区。

(一)坚持外源增长与内生发展并重,搭建区域经济的带动区。在大力招商引资的同时,注重支持骨干企业的发展和中小微企业的培育,区域经济充满活力和后劲。2011年,高新区GDP、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到405亿、1313.5亿、 370.4亿元和193.1亿。

(二)着眼主导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搭建汽车产业的集聚区。汽车产业是襄阳高新区的主导产业,2011年实现了千亿级。目前,高新区以东风汽车公司襄阳基地为主体,建立了包括汽车整车、动力、研发、核心零部件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以东风股份、风神公司、东风康明斯、神龙公司等“东风系”四大主机厂为核心,200多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相互依存、互为配套的格局。

(三)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搭建创新产业集群的引领区。以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和航天42所为代表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主要生产飞机救生弹射座椅和火箭及导弹固体助推剂。以大力公司、追日公司、泰和公司、天阳公司为代表的近30家企业组成的机电控制集群,主要生产电机控制与电能补偿装置,高新区被批准为“国家电机控制及电网优化装置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以北方光电、国网绝缘子、回天胶业等公司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主要生产特种光学玻璃、合成绝缘子和汽车粘胶剂等产品。以东风旅行车、宇清科技和青山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主要生产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整车,拥有从电池、电机、驱动系统、控制器、充电机、客车底盘到整车的完整产业链。高新区被批准为“中国新能源工业化(新能源)示范基地”。此外,以襄阳软件园为依托,高新区目前拥有软件企业70余家,已经初步形成了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光电子、软件和服务外包等四大门类电子信息产业体系。

(四)发挥科技引领支撑作用,搭建自主创新的示范区。一是“国牌”创建活动扎实有效。按照新时期国家高新区战略提升行动要求和部署,高新区于2011年先后被确定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和“国家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产业集群试点”以及“国家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二是园区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截止目前,高新区大专以上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36.08%;工业企业R&D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2.2%;累积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0余家,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58%。三是企业省级以上科技计划立项结硕果。自2010来,高新区累积为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142项,争取项目资金资助7861万元。四是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区拥有国家专利2068项,其中国外专利30多项,拥有国家驰名商标4个、著名商标10个。高新区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园区”。

(五)加快推进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搭建充满发展活力的创业创富区。按照“孵化加速一体化,创新平台多元化”的思路,切实加强对孵化器、加速器等各类创新载体建设。着力打造襄阳云谷,成立了襄阳软件园,相继吸纳了宇易云计算、医联健康信息、瑞德车联科技等70多家海内外软件企业入驻,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67亿元。襄阳科技城科技企业加速器通过了省级企业加速器试点认证。以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院士专家服务中心为依托,开展全方位、多层次产学研合作,已组建院士专家服务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3个,院士专家库已吸纳院士7名,专家84名,正式签订合作协议20多项。创新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吸引了投资,吸纳了人才,拉动了经济发展底盘。

(六)着力加强改革创新,搭建优化体制机制的实验区。一是优化对外管理体制。20102011年度,襄阳市先后出台政策文件和重大举措11项,从政策层面给予高新区规划、土地、税收、财政、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优先支持,大胆放权,并着力推动各项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允许高新区先行先试。二是发展空间实现扩容。按照“区划不变,委托管理,封闭运行,利益分享,共同发展”的原则,2011年以后相继将扩充襄州区、樊城区、经开区等4个区域,使高新区版图面积扩大到200平方公里,形成了“一区三园”区域格局,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空间。三是对内体制机制不断创新。20102011年,根据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先后设置了对外合作局、汽车工业办公室、东风街道办事处等机构,优化了招商队伍,激发了招商活力。创新了项目建设推进机制,抓住经济工作的三个关键环节,建立由招商局负责引进项目,园办负责落地及建设过程中的服务,产业促进局为其提供服务。

(七)科技与金融相结合,搭建资本市场的创新区。抢抓国家计划扩大代办股份转让试点(新三板)的机遇,全力做好试点的准备工作,现有12家企业与主办券商签订了挂牌推荐协议,其中7家已基本完成准备工作。先后与20多家创投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对宇清科技等企业进行了股权投资,投资总额达5亿多元。

二、找准发展定位,明确“七大”目标,为加快推进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绘就蓝图

围绕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这一战略提升行动,未来五年,高新区将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重大项目支撑发展,招商引资推动发展,优良环境保障发展”的具体路径,争当产业襄阳的龙头和引擎,争当都市襄阳的样板和窗口,争当襄阳改革的示范和开放的代表,把高新区建设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汽车新城、科技新城和襄阳云谷,为全国高新区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打造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力争到2016年底,高新区实现GDP1600亿元,工业总产值5000亿元。

——打造我国特色汽车产业基地与创新中心。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实汽车产业特色,继续加大整车与核心部件的引进,推动传统产业向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基于特色产业的汽车服务业、汽车关联产业,打造完善的汽车产业链和紧密合作的企业群落,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和创新中心。

——打造中部地区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引领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科技战略性新型产业,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对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及生产方式转变发挥示范作用,成为中部地区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引领区。

——打造襄阳市高端要素聚集的科技新城区。健全以特色产业为导向的创新体系,按照“产城融合”的理念,逐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绿色、生态和谐园区建设,实现产业园区向科技新城区的转变,成为襄樊市高端要素聚集的现代化科技新城区。

——打造充满创新创业创富活力的现代化新城。力争到2016年底,研发人员数占员工总数比重占到10%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企业总销售收入比重达到4%,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含工程技术中心)30家,万名从业人员拥有的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数达到15个。

——打造功能完善、宜业宜居宜商的都市新区。整体上形成科技创新服务区、产业发展区、两湖休闲商务区三大功能板块和空间架构,逐步完善功能配套,满足产业专业聚集、企业快速成长、城市有序拓展、生态宜居宜业的需求,提供高质量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打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和谐高新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到2016年高新区从业人员总数达到20万人,单位土地面积工业总产值超过40亿元/平方公里,园区万元增加值能耗低于0.1吨标准煤。

三、谋划发展举措,聚焦七项工程,为加快推进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提供保障

(一)着力实施“改革创新工程”,在激励机制上实现新突破。一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区内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二是创新用人机制和薪酬制度。大力推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年度测评、末位淘汰”的用人机制,借鉴欧美国家构建“企业家政府”的做法,将企业重视成本、效益、质量等理念引入到管委会的管理运行中。三是不断完善投融资体系。在风险投资、创业投资、信贷担保、产权质押、企业上市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四是积极探索人才激励政策,着力打造高层次的创新团队。 

(二)着力推进“主导产业引领工程”,在做大做强汽车产业上实现新突破。落实与东风公司签署的战略发展合作协议,将支持服务东风公司作为高新区的“头号支撑工程”来抓,在加强沟通联系、融入发展战略、建立搜索引擎、营造发展环境、解决实际困难、实行保姆式贴身服务等方面狠下功夫,集中力量、全力支持东风公司在高新区实施的重大发展战略部署,力争到2016年末,东风版块产值达到2000亿元,汽车产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

(三)着力实施“大投资大拉动工程”,在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强化招商引资。“十二五”期间,力争引进世界五百强企业10家,中国一百强企业50家,各类公司总部100家,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500家。二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以服务水平的提升促进项目建设加速。三是实施“企业巨人成长路线图”。发展汽车产业,培育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大力企业、大集团,力争到“十二五”末,培育产值过500亿元企业2家,产值过100亿元企业10家,产值过50亿元企业30家。

(四)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工程”,在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上实现新突破。一是着力开展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创建活动,为园区发展争取利好空间。二是加强科技平台体系建设,为企业创业提供优良环境。三是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四是加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建设力度。采取积极跟踪、重点扶持、努力帮助等措施,切实为区内企业的计划项目申报、协调落实资金、项目跟踪验收提供全程服务。

(五)着力实施“品位提升工程”,在塑造城市形象上实现新突破。一是配套服务要坚持高标准。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加快发展科技服务、现代信息服务、创意产业、服务外包、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高技术服务业,引导高新区形成先进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新型产业体系。二是城市经营要坚持高效益。增强区内商业用地的使用效益,完善自身的造血功能,继续探索BT城建模式,走出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市场化之路。三是城市建设要坚持高品位。聘请国内外一流的设计院所对高新区的整体形象和品位进行策划包装,把园区当景区建,把项目当景点建,努力把高新区建设成为服务功能完善、高端要素聚集、产业快速成长的科技新城、产业新城、生态新城和新的城市中心。

(六)着力实施“金融创新工程”,在构筑资本洼地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全力推进上市工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抢抓国家计划扩大代办股份转让试点的机遇,大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努力扩大上市公司,增强上市后备企业培育。二是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积极举办银企合作洽谈会,推进银企对接。三是加大创投引进力度,创新企业融资方式。四是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强化与银行、保险、证券、创投、担保、小额贷款等金融机构联系,积极开展中小企业集合贷款,着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七)着力实施“人才强区工程”,在搭建人才特区上实现新突破。认真贯彻落实“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和“隆中人才计划”,打造“创业福地”。对评审通过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及其申报的项目,按重点推荐项目、优先推荐项目、一般推荐项目,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予以匹配。设立“留学人员创新创业专项资金”,每年至少安排2000万元资金,重点支持留学人员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创新创业。通过以上措施,力争在2016年底,新引进创新团队20个,博士100人,硕士3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