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依靠科技 建立优质、高效、健康的竹林资源体系——中国林科院萧江华研究员

2012-08-23

我国是世界上竹类植物资源最丰富、栽培利用历史最悠久、竹文化最灿烂的国家之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竹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飞速发展,无论在竹林面积、竹林产量和竹制品生产方面还是在竹业科技水平和竹制品研发方面,皆居世界产竹国之首,引领着世界竹产业发展。竹产业已成为我国竹区广大农民脱贫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竹产业仍是林业十大产业之一。

竹产业在我国小康社会建设中无疑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竹林资源是竹产业链的基础环节,竹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不仅直接影响着竹产业的规模和效益,而且还紧密关系着竹林生态功能效益的发挥。建立什么样的竹林资源体系及如何经营竹林资源体系,使竹林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得到更大更好的彰显,是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为此本刊专访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萧江华研究员。

编辑部:我国竹林资源的现状如何?

萧研究员:我国现有竹林资源面积近600万公顷,根据2008出版的《中国竹类图志》统计,生长着43707种,52变种、98变型的竹类植物。在竹产业发展的推动下,竹种资源利用拓展,人工商业利用经营的竹种资源数目比二十世纪末增加了一倍,比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增加了三倍多。竹林资源在分类经营、定向培育理念指导下,制定和实施了不同经营类型竹林的国家技术标准或行业技术标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了竹林产量和质量及效益的大幅度提升,中、高产的竹林面积比例达40%以上,涌现了一大批优质、高产、高效的竹林经营示范林。竹林资源的发展不仅为增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而且也为竹林生态旅游业兴起提供了优美的环境保障。竹区广大农民竹林的收入占其年收入的比例达30%左右,重点竹区乡、村达60%70%,竹林成为竹区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编辑部:目前我国竹林资源是否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萧研究员:目前,竹林资源的现状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竹林产品的需求和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适应竹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需求的优质、高效、健康的竹林资源体系尚未建成。

2.由于竹区劳力紧张、竹区道路缺少、农资涨价等因素,致使竹林经营成本增加,处于半荒芜状态甚至荒芜状态的竹林面积逐渐增大。

3.竹业科技成果技术规模化推广转化困难,重大创新科技成果少,致使竹林经营水平停滞不前。

编辑部:您认为我国在竹林资源发展上应如何应对?

萧研究员:“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我国竹林资源发展总体目标应是建立优质、高效、健康的竹林资源体系,在竹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

为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即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坚持分类经营、定向培育,以生态安全为基础,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生态系统管理为抓手,全面提升竹林优质、高效、健康的可持续经营水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还要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

1.完善竹林资源体系建设

所谓竹林资源体系,就是依据竹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需求,将不同竹种的不同经营类型在其适生区域内进行科学配置,发挥各自不同的主导功能作用。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竹林资源体系已基本建成,但还有待完善。我国竹林资源体系组成大致可划分为三大区带,在每个区带内有若干竹种及其相应经营类型竹林。

一是毛竹林区带。分布范围东起浙江、安徽,往西至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南部、广东北部、广西北部以及四川南部。毛竹林是我国面积最大、蓄积量最多、利用最广的资源。毛竹笋材两用林和毛竹材用林是主要的经营类型。除毛竹林外,这个区带内还有许多其他竹种,如淡竹、刚竹等材用竹林,雷竹、早竹、红哺鸡竹等笋用林。这个区带是我国最大的竹材和竹笋生产及加工基地。

二是丛生竹林区带。分布范围东起浙江、福建沿海和台湾,西至广东和广西西南部、海南岛、云南。竹林经营类型主要有材用林、笋用林和纸浆林。丛生竹带区在毛竹林区带以南。

三是散生竹丛生竹林区带。分布范围东起河南往西至陕西南部、四川、重庆、贵州等省(市)。这个带区内有河南的淡竹、斑竹、桂竹,陕西的巴山木竹、贵州的篌竹等散生竹林,有重庆的麻竹、四川的慈竹、杂交竹等丛生竹林,还有贵州的方竹等混生竹林。经营类型有材用竹林、笋用竹林和纸浆竹林。四川的杂交竹林、白夹竹林是当前主要的纸浆竹林。这个区带在毛竹林区带以北。

在这三个区带内,90%以上竹林分布在江河湖库两岸或水系源头,其中很大一部分已划为生态公益林,起着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重要生态功能作用。

就竹产业发展来看,当前的竹林资源体系构成中材用竹林和笋材两用竹林资源所占比重最大,符合竹产业发展方向;笋用竹林资源已有一定面积,但随市场需求的增大,尚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唯纸浆用竹林资源比重小,不能满足现有竹浆造纸企业的需求,更谈不上满足竹浆造纸业扩展的需要。竹材造纸是我国造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较大发展潜力。竹材造纸应以丛生竹林为主,小径级散生竹为辅,可在四川、广西、贵州等地大力发展纸浆竹林,增加纸浆竹林资源在竹林资源体系中的构成比重。

完善竹林资源体系建设,简而言之,就是商品竹林与生态公益竹林并举;在商品竹林中稳定现有材用竹林和笋材两用竹林资源,适度增加笋用竹林资源,大力发展纸浆用竹林资源。

2.建立高标准的基地竹林

竹产业高效稳定发展需要足够的优质竹材和竹笋等材料,然而目前优质原材料所占比重不大。我国竹林资源总面积自“十五”以来,增长速度缓慢。从事商品经营的竹林面积,由于竹林生产成本提高和生态建设需要等多方面的原因正在逐渐减少。建立原料基地竹林是满足竹产业发展对优质原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整合经济、技术、劳力和交通等资源,建设高标准基地竹林,必将极大地提高竹林生产和可持续经营水平。

在基地竹林建设过程中,首先有个选址问题,即选择什么样的竹林作为基地林建设对象。在我国现有竹林资源中,低产竹林比重较大,占50%以上,比“十五”之前有所上升。低产竹林成因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其中主要是竹林立地条件差,林地生产力不高,竹林产量提升受到先天不足的制约;另一个是人为的因素,竹林立地生产力较好,但由于经营不善,致使竹林生产潜力没能得到应有的发挥,故竹林低产低效。还有一些高山远山竹林,立地条件虽好,但交通不便,处于半荒芜或荒芜状态。

现有的中产和高产竹林,立地条件和交通条件通常较好,林分质量也较好,生产潜力大。因此,应以现有的中产和高产竹林为高标准基地竹林选择对象。新造基地竹林应选择立地条件较好、交通方便且适宜该竹种良好生长的地方,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标准基地林建设应坚持分类经营、定向培育方针,围绕竹林“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竹林产品安全、竹林安全、竹林环境安全)、可持续”的经营目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采用生态集约型增长方式,全面提升竹林经营效益。

基地竹林建设可采用公司+农户、合作社等多种形式,以解决单户经营不利于高标准基地竹林建设之虞。

3.抓好成果转化,创新经营技术

我国主要经营类型竹林都有一套定向培育技术成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竹林生产水平的提升。对那些行之有效的成果技术应进一步扩大推广应用,迅速提高现有竹林经营水平。然而,目前的问题是如何让那些行之有效的成果技术进村入户落实到竹林,使之真正成为推动竹林优质高效的生产力。方法有三:一是要抓好推广队伍建设,县、乡林业技术推广队伍应做到有人、有技术、有活动,妥善解决好他们的待遇问题。中央和省级林业科研单位应与县、乡推广队伍紧密结合,全程负责推广自己的成果技术,开花结果。二是要规模化经营。现行单户经营的竹林,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实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抵御自然灾害。因此,将单户经营通过多种途径组织起来,如竹林经营权流转、联合经营、股份制经营、公司+农户等,实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作业。三是技术服务社会化。在产竹区成立专业机构有偿地为农户提供竹林经营服务,如砍竹、治虫、抚育、挖笋等作业。专业机构的服务不仅可解决农村劳动力紧张问题,而且有利于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标准化作业,保障竹林经营水平和经营效益的提升。

现代竹林经营,尤其是建立优质、高效、健康的竹林资源体系,现有的竹林经营技术还远远不够,在竹林经营理念和经营技术上要不断创新。

在经营理念上要树立以生态安全为基础,竹林林产品生产与竹林生态功能、社会功能良好相结合,坚持分类经营、定向培育和竹林生态系统管理,以获取竹林经营效益最大化。舍此无法达到竹林优质、高效的经营水平和实现竹林的可持续经营。

在经营技术方面要重视基础性研究,例如,要从生理生化水平上研究竹林繁衍、更新与生长复壮的机理,为制定更为科学、更为有效的竹林经营技术提供依据。要高度重视竹林开花,尤其是我国的当家竹林——毛竹林,它一旦大面积开花对竹产业和生态环境来说无疑是一大灾难,要研究竹林开花机理,为竹林开花预警及预防技术、更新复壮技术提供依据。

在经营技术上要重点研究在竹林产品优质、竹林环境安全和竹林健康的前提下,如何以竹林生态系统管理为抓手,研发提升竹林产量和效益以及竹林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技术。要重视研究竹林避灾减灾的经营技术。

要研究竹林经营机械器具,如钩梢、除竹伐蔸、砍竹等机械,提升竹林经营机械化水平。

4.重视林区基本建设

竹林交通是关系到竹林生产力和经营效益提升的重要环节。浙江、福建等省由政府出资建设竹林林间道路,方便了竹林作业和竹材、竹笋运输,促进了竹林经营水平和经营效益的提升,深受竹区农民和经营者的欢迎。再则,林区道路建设也有利于竹林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基地竹林建设中林区道路是不可或缺的。

竹林产品——竹材、竹笋的优质、高效与水分供应关系密切,风调雨顺年份竹林高产优质,反之,竹林减产且产品质量下降。基地竹林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供水设施,最起码对于集约经营的笋用竹林应优先建立供水设施。尽可能利用雨水和溪流山水进行灌溉,以降低经营成本。

5.宏扬竹文化,引领竹林资源健康发展

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先祖们在社会实践中以竹为对象不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展示。

竹林不仅仅是提供竹材、竹笋等林产品和林内动植物的资源宝库,而且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释氧固碳等调节气候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的良好功能,竹林还具有陶冶人们情操的功效。竹林是地球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忠实朋友。

热爱竹林,用感恩之心和聪明才智去经营竹林,是竹林资源健康和可持续更新发展的思想基础,是竹文化精髓的体现。因此,应大力宏扬竹文化,引领竹林资源的健康发展。

 

专家简介

萧江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男,19375月生,长沙人。1965年南京林学院森林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竹类研究室主任,中国林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竹产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从事竹林生态学和竹林栽培学基础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30余年。主持和承担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星火项目、部省重点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等20多项,有10项已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主持的“竹林丰产和综合利用技术开发”项目获1995年度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首创笋竹两用毛竹林高效经营模式,获1998年“亿利达科学技术奖”。1994年获“全国林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称号,1996年被评为全国星火先进工作者,2003年被评为全国星火标兵,2001年获“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编著有《中国竹林经营学》,副主编著作有《世界竹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