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创新与实用并举 为送“瘟神”而奋斗──记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国家防治动物血吸虫病专业实验室

2012-06-21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始建于196410(前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畜血吸虫病研究室),是国内唯一的一家从事动物血吸虫病防治基础与应用研究的专业性科研机构,建所以来,研究所一直把动物血吸虫病防治研究作为重点方向任务。国家防治动物血吸虫病专业实验室面向国家防控血吸虫病的需求,组织全国动物血吸虫病防治研究的协作攻关,积极开展家畜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诊断检测、治疗及综合防治研究等实用技术研究,提出家畜血吸虫病控制新技术、新理论和新策略;同时瞄准生命科学研究前沿,开展血吸虫病原生物学、功能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血吸虫与宿主相互作用关系、血吸虫病免疫学与免疫预防等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开拓血吸虫病防治新思路和新途径。为农业部和疫区各级政府制订和调整农业血防策略提供咨询,为基层农业血防人员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通过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实验室研究与现场防治工作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取得了诸多成绩。

1.科研基础雄厚

研究室现有“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血吸虫病免疫与诊断”、“血吸虫功能基因组与蛋白质组”、“血吸虫重要功能分子研究”4个课题组,有固定科研人员13 名,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4人,有5人曾在国外相关实验室学习和工作过。有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博士后20 余名。实验室拥有8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和价值1000多万元的各种仪器设备,具有完善的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基础与应用研究的设备和实验条件。

实验室构建了日本血吸虫尾蚴、童虫、雄虫、雌虫、虫卵等不同发育阶段虫体的c-DNA文库和消减杂交c-DNA文库及成虫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建立了c-DNA微阵列技术、消减杂交技术、EST技术、双向电泳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等开展寄生虫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技术平台和RNAi技术、酵母双杂交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免疫学技术、体外培养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等开展重要功能分子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研究的技术平台;建立了评估免疫和治疗效果的实验动物和牛、羊等大家畜动物试验模型;建有钉螺培养室、可维持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循环。长期以来和英国、美国、丹麦、法国等国外同行科学家、世界卫生组织、欧盟建立了密切的合作研究关系。作为国家农业系统血防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挂靠单位,与疫区各省动物血防部门、卫生血防部门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实验室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

2.成果显著

实验室积极承担国家、部门、地方的重大科技任务和世界卫生组织、欧盟等国际合作项目。近十年来,先后主持、参与了包括国家863项目、973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农业系统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等三十余个课题研究。

研究室始终坚持科研为血防服务的原则,以有效控制家畜传染源及消灭中间宿主钉螺,降低疫区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为目标,和疫区各级农业血防部门联合,长期在我国不同类型流行区开展家畜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控制策略与实用技术研究,研究提出了系列控制家畜传染源和通过农业血防综合开发消灭中间宿主钉螺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其中部分措施已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上升为国家防治血吸虫病的措施;建立的单抗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家畜血吸虫病技术获国家新兽药证书;研制的倒置式集卵孵化器获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号:ZL200820056923.9);研究提出的家畜血吸虫病粪便毛蚴孵化法和间接血凝试验二种诊断方法已被列为国家标准;新近建立的以基因工程多表位重组抗原pGEX-Sj23- Sj GCP作为诊断抗原的诊断技术有可能实现区分既往感染和现症感染的目的;研制了高效、安全的家畜血吸虫病治疗药物吡喹酮新制剂;构建了家畜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数据库,获得软件登记证书。研制了有效的家畜基因工程疫苗,受国内外同行关注。同时,研究室针对血吸虫雌雄异体、雌雄合抱是雌虫发育成熟和产卵的基础、虫卵是血吸虫致病和传播的主要因素等血吸虫独特的生长和生理特点,以及血吸虫在不同适宜性宿主中发育具有显著差异的特性,通过比较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micro- RNA等现代生物技术,发现了一批与血吸虫生长、发育、性成熟、产卵等相关的基因、蛋白和micro- RNA,并对其中部分基因和蛋白开展了功能和作用机制研究,为阐明血吸虫的生长发育机制及血吸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发现新的候选疫苗分子、新诊断抗原和治疗药物靶标提供了基础。

实验室已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农业系统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研成果20多项,获国家新兽药证书1项,获专利10余项。2000年以来,研究室成员在Mol Cell ProteomicsProteomicsPLoS OneVaccineMol Biochem Parasitol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两百余篇,出版《农业血防五十年》、《中国农业血防》、《农业综合治理防控血吸虫病技术导则》、《动物血吸虫病防治手册》等农业血防专著7部,培博士后、博士、硕士60余名。

由于研究室在血吸虫病防治研究与血吸虫病控制中的卓越贡献,上海兽医研究所已连续四届被国家有关部门等授予“全国血防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后记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国家防治动物血吸虫病专业实验室面向国家防控血吸虫病的需求,积极开展家畜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诊断检测、治疗及综合防治研究等实用技术研究,提出家畜血吸虫病控制新技术、新理论和新策略;同时瞄准生命科学研究前沿,开展血吸虫病原生物学、功能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血吸虫与宿主相互作用关系、血吸虫病免疫学与免疫预防等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开拓血吸虫病防治新思路和新途径,为我国的血吸虫病防治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首席科学家简介

林矫矫,农学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所长。兼任国家农业系统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农业系统动物寄生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防治动物血吸虫病专业实验室主任等职。主要在中国农科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从事日本血吸虫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家畜日本血吸虫病免疫预防诊断和防控等研究。

先后主持了国家973课题、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血防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血吸虫病相关科研论文250余篇,其中SCI收录50篇。先后获中华农业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国家农业系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主编和合著《中国农业血防》、《农业血防五十年》、《农业综合治理防控血吸虫病技术导则》等专著12部。获新兽药证书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9项,新型实用专利证书2项。1999年被评为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中国农科院学科带头人,200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被评为上海市领军人才。2001年和2009年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先进个人”称号,2005年获上海市“消灭血吸虫病20周年纪念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