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创立人居环境科学 推进城乡建设发展——记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良镛院士

2012-06-21

吴良镛,男,19225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4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19481950年在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学习,并获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至今。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以及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世界人居学会主席等职。现任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几十年来他不断求索,在城市规划及建筑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领导了多个重大研究课题,完成了多项杰出的建筑规划实践,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为中国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更为建筑学领域中国道路的探求和中华文化的复兴指引了方向。如今他仍以90岁的高龄奋斗在建筑学教学、科研、实践的第一线,以自身行动践行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家居”的人生格言。

新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吴良镛院士是新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1950年底,他冲破阻挠,毅然从美国绕道回国,投身新中国的建设和教育事业。1951年,他主持清华大学建工系市镇组的工作,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呼吁重视建筑教育。他与中国农业大学汪菊渊教授一道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园林专业,在清华大学招收了我国第一批园林规划设计专业学生。1952年起他历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系主任、系主任,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逐步推动着学科教育的发展。1956年主持全国建筑学会议,制定全国建筑学共同教学计划;同年召开的全国基本建设会议上,他提出建筑教育、科研、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思想。1960年参与领导全国建筑学专业通用教材的编写,并主持撰写《城乡规划》教学用书。他从建筑学专业特点出发,以中国国情为本,合理吸收国外经验,通过专业课程设置、硬件设施建设、教材资料编写等多方面的努力使专业教学体系走向正规化、系统化,不仅将清华大学建筑系逐步建设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建筑教学中心之一,更全面推动了建筑技术科学、建筑历史与文物保护等学科的发展。1984年吴良镛院士创办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 又于1995年创办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积极推进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吴良镛院士是我国建筑学专业的第一批研究生导师,1981年又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培养、指导了众多博士、硕士研究生。今天他的学生遍布全国,其中许多已在专业实践、学术研究、行政管理、建筑教育等方面有丰硕建树。吴良镛院士所致力探索开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教学道路,也为推动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1995年吴良镛院士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996年国际建筑师协会授予他“建筑教育与评论奖”。

创造性提出“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科学”

面对中国轰轰烈烈的建筑事业,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以及古典建筑学的贫困,吴良镛院士吸取中国文化、哲学的精华,融贯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创造性地提出“广义建筑学”理论,1989年出版《广义建筑学》,对建筑学进行全方位的展拓,该项研究获1990年国家教育系统科学进步一等奖。“广义建筑学”的构建拓宽了建筑学的内涵与方法,揭示了建筑的复杂性与广泛性,树立了整体观念与相互联系的观念。其核心思想就是建筑学不能仅指房子,而需要触及本质,即以聚居(settlement)说明建筑,从单纯的房屋构成拓展到社会构成。广义建筑学提出“十论”,即表明要多角度地从聚居、地区、文化、科技、教育、艺术、方法论等方面来认识建筑,以“有助于建筑师在认识上、在观念上更好地树立全面的知识结构;决策者改善管理体制,完善决策方针;研究者明确目标,开拓研究领域;实践者开阔自己的事业领域和确立整体观念。”“中国的建筑发展需要发展理论,发展中国自己的理论,而中国的理论必须将古今中外的学术经验结合起来”。“广义建筑学”的提出与发展正引领了这样一条道路。

吴良镛院士的学术研究和探索并未停止在“广义建筑学”的高度上,而是跳出学科范围的桎梏,从学科群的角度整体探讨,发展出“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人居环境科学以乡村、集镇、城市等所有人类聚居环境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究。吴良镛院士是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奠基人,面对我国城乡建设的复杂性、整体性,他创造性地建构了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体系、学术框架和方法论,成为指导我国城乡规划与建设的基础性理论。2001年,吴良镛出版专著《人居环境科学导论》,通过探讨可能的发展目标,分析、选择适合不同地区条件的解决方案与行动纲领,提出多种研究框图,奠定进一步推进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基础。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居环境科学也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不仅在区域、城市等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理论内涵也在不断扩充丰富,面对更为复杂的新问题,走向“大科学、大人文、大艺术”的范畴。

1999年,国际建协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吴良镛院士主持撰写的《北京宪章》。这是国际建协成立50年来第一部宪章,是对20世纪百年建筑的总结与21世纪的建筑展望,《北京宪章》以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为基础,提出“建设一个美好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和目标”。

致用之学

吴良镛院士坚信城市规划和建筑学是致用之学,不遗余力地利用各种条件参与建设实践,努力解决中国城乡建设的实际问题。他从上世纪50年代起即开始担任北京市都市规划委员会的顾问、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委员会委员以及保定、北戴河、秦皇岛、邯郸、唐山等若干城市的规划建设顾问。上世纪60年代,他参加长安街规划竞赛、北京左家庄住宅区试点工程设计建设等;上世纪70年代,参加北京图书馆方案设计(五人小组成员之一)等,在毛主席纪念堂建设中,任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负责人。

改革开放后,祖国建设事业快速发展,吴良镛院士积极参与了多个城市与地区的规划研究和实践,这之中既有具体区域的规划、设计和专题研究(如广西省桂林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三亚市中心区城市设计等),也有城市空间发展的战略研究和规划(如北京、天津、徐州、无锡、苏州等),更有京津冀城乡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等跨越行政区域的综合整体研究。其中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项目获2005年度部级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2006年度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天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获部级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

在建筑设计领域方面,他设计了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博物馆、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织造府(金陵红楼梦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曲阜孔子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及美院附中校园规划、中国历史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前期方案、北京市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新四合院工程等。他1989年起主持规划设计的北京菊儿胡同实验项目探索了旧城有机更新之路,荣获多项国内大奖并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1992年亚洲建筑师协会为其颁发“优秀设计金质奖章”,1993年在联合国总部由应届联大主席授予“世界人居奖”,2000年获得首届“梁思成建筑奖”,2009年获建国60周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

此外,吴院士还主持了许多重大的科研课题,包括:北京、伦敦等4个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比较、古代人居环境发明创造的价值挖掘与展示《指南针计划》、北京市项目“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国工程院科研项目中国城市化与文化发展子课题——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文化研究、“京津冀北(大北京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1999-2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基本理论与典型案例研究、滇西北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东北亚地区城市化发展新途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点项目——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研究、CIDA项目——亚洲城市研究网等。先后出版了《中国古代城市史纲》、《城市规划论文集》、《广义建筑学》、《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迎接新世纪的来临》、《建筑学的未来:世纪之交的凝思》、《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建筑•城市•人居环境》、《张謇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二期报告》、《中国建筑与城市文化》、《中国城乡发展模式转型的思考》等著作以及200余篇学术文章,引领着中国城市规划与建筑事业前进的方向,推进了中国建筑学与城乡规划理论研究的方法、深度和广度。

胸怀天下、矢志不移的人文主义学者

吴良镛院士致力于建筑学、城市规划设计与人文科学结合,追求“大科学”、“大人文”、“大艺术”的融合。他强调地区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发现和创造,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建筑与城市,同时又回归基本原理,以一颗赤诚之心关怀最基本的“人”的需求。例如,他参照西方城市发展过程,探索中国城市发展的独特规律,指出中国建筑与城市发展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应有地位。

吴院士是一位艺术家,自小酷爱美术,早在1944年他的水彩画《山村》就在重庆被选入全国第三届美术展,1992年在北京及南京举办了吴良镛画展,《吴良镛画记》也已于2002年出版。多年来,吴院士与其他艺术家一起致力于城市雕塑、园林建筑以至工艺美术的发展。吴良镛院士从两种专业修养中受益:从画中学建筑、城市、人居环境,复从艺术的角度去观察自然、体验人生。他在《吴良镛画记》中指出:“美术、雕刻、建筑、园林,大至城市规划、区域文化中,美学的思考与追求是统一的。”

同时,吴院士也以自身的努力推动着国内外学术交流沟通,曾应邀在德、英、法、瑞士、意大利、美、墨西哥、加拿大、日本、土耳其、印度、荷兰、澳大利亚等地任客座教授或访问学者。1987年当选为国际建协副主席,先后任人类聚居学会副主席、主席,《并当选保加利亚国际建筑学院教授、院士等等。他参与创建全国范围的专业学术团体,如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并任副理事长、理事长职务。他任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科协副主席、中国城市雕塑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后记

吴良镛秉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家居”的精神,致力于祖国的城乡建设。作为科学家,他创建的人居环境科学成为中国城乡建设的基础理论,为世界人居环境建设提供指引;作为建筑与城市规划学家,他成功开展实践范例,建言政府决策,推进了我国城乡建设的科学发展;作为建筑教育家,他培养了一批领军人物和骨干人才,引领学科发展,奠定了中国建筑教育的国际地位,为中国以及世界人居环境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