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在西北撤下希望的绿色——西北师范大学王云普教授

2011-09-16

王云普,西北师范大学教授,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生导师。他是一位在“功能高分子“、“生物高分子”和“生态环境高分子”方面造诣颇深的学者,从事高校有机化学及高分子化学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50年来做出了突出贡献。

早年间在西北的生活和在日本留学的经历,使王云普教授深深体会到生态环境对于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他决心攻克在西北的干旱和风沙条件下留住绿色植被、防止土地沙漠化这个技术难题。由于这一研究对于区域经济干旱农业和荒漠化治理有着积极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所以连续三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被列为教育部重点项目和甘肃省科技厅攻关项目。2003王云普教授研制成功了用于固沙种草抗风蚀、改良牧草、沙生植被修复、植树造林的“固沙种草剂”和具有抗旱、节水、增产和提高农作物品质的“多功能高分子植物生长剂”系列产品。

在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资助下,已在兰州助剂厂建成固沙种草剂和多功能高分子植物生长剂种衣剂生产装置,项目顺利转化应用于生产。产品用于示范推广试验,在甘肃民勤沙区、安西县荒漠化土地、皋兰县、永登县、靖远县早作农业区,天祝县高寒牧草区、国家级扶贫县内蒙奈曼旗科尔沁沙地、宁夏同心县干旱山区和沙坡头等地推广面积已达14万亩,种剂投入2.79万元产品,使农民增收49万余元,经济效益显著,深受农牧民的欢迎。正是因为这样,该项成果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列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优秀应用推广成果项目”,以表彰王云普教授为国家的全面平衡发展做出的贡献。

上世纪七十年代,为打破国外对兰州地区和国内聚烯烃工业引发剂的垄断,研制成功引发剂“K”和“OT”等系列产品,填补4项国内空白。由于产品质量优异,获部优、省优称号,成为兰州助剂厂主导产品。除供应国内20个省市外,并出口俄罗斯、土耳其、伊朗和美国,使该厂历年成为兰州市安宁区纳税和创汇大户之一。

王云普教授的另一项研究“高分子复配改性高等级公路沥青系列产品的研究”是为适应西部大开发高等级公路建设的急需,采用天然沥青矿、富产价廉的膨润土及凹凸棒土、“黑色垃圾”废胶粉分别与粉末SBR复配,加入自制的抗老化剂改性国产沥青。其主要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JTGF4O-2004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与美国、德国、日本各国标准对照,改性的国产沥青全面提高高温抗车辙能力、低温抗裂性及抗老化性能,可作为高等级公路沥青使用。该项目2002年通过省级鉴定,部分成果获2002年“首届香港国际科技成果与优秀新发明网博会金奖”。

2009年与西北永新集团合作,研制成功新型风电涂料,通过甘肃省工信委组织的新产品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研制成功了一系列绿色环保水性涂料。

此外,为了改变兰州地区学术交流落后的状况,王云普教授推动并成功主办了十余次国际学术会议。教授生性幽默,他精彩诙谐的语言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经常可以听见学生们在他的报告和课堂上爆发出阵阵掌声和笑声。身为师者,他也经常为学生们剖析大学时期的生活和学习,鼓励同学们自我约束,勤学实干。他的研究致力于地方经济,并为西北地区服务,这使他成为一个务实踏实的学者。他始终将自己的研究与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他的研究中充满了先进的环保、绿色的概念。王云普教授言传身教,为气候干旱和知识干渴的西北撤下了希望的绿色。

专家简介

王云普,1937年,男,籍贯天津市,生于新疆伊犁。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甘肃师范大学(西北师大)化学系毕业留校任教,并赴兰州大学师从刘有成院士深造,日本早稻田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曾任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甘肃省化学会会长、甘肃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高分子通报》、《生态经济学报》、《合成橡胶工业》编委。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生物高分子、生态相关高分子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项目8项,省级重大及攻关项目5项,4项已用于生产。18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国家和省部厅局奖励,其中“合成引发剂K新方法”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省级一等奖;“多功能高分子植物生长剂及固沙种草剂”获甘肃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被SCIEI收录12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43项。合作出版专著、译著各1部。曾先后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甘肃省劳模、全国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兰州市科技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