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致力海洋监测 探寻水声奥秘——中科院院士李启虎

2011-06-20

 

李启虎,水声信号处理和声呐设计专家,浙江温州市人,出生于1939年,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启虎院士长期从事信号处理理论和声呐设计、研制工作。结合我国浅海声传播的特点,创造性地应用信息论、数字信号处理、水声工程等理论,解决了一系列水声信号处理中的问题,为我国水声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师出名门

1957年,在国家“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李启虎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57年至1963年,按照当时学制,李启虎在北京大学读了6年的本科。在大学的第三年,即1960年,北大著名教授段学复等教师率先在国内高校组建信息论、控制论专业,从全系200多人中选择22人,李启虎有幸调到了这个新专业。老师们使用的主要教材是国际著名的ShannonWiener的著作,同时还有无线电原理和计算机设计等,主要采用讨论班式的教学方式。

1963年,李启虎毕业于北大信息论/控制论专业,同年8月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第七研究室,师从著名科学家、我国水声学研究奠基人、中科院学部委员汪德昭先生,从事国防水声学研究。从此,李启虎结合我国沿海水声传播的特点,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了信息论和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等,解决了一系列水声工程问题,为我国声呐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厚积薄发

“文革”结束后,从1976年开始,李启虎多次获得国家、中国科学院、中船总公司等各种科技奖励:1976年因参加自适应滤波的研究而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1978年因参加岸用声呐站的研究而获全国科学大会一等奖;1982年以来因主持或参加多种声呐研制而获得六机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1984年至1986年李启虎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从事访问研究工作。这里曾经是爱因斯坦工作过的地方,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条件都很好,李启虎研究工作的内容也是与国防技术有关的基础工作,签了两年的合同,但核心的东西接触不到。回忆往事,李启虎十分感慨,当时国内环境很好,人还没有回国,声学研究所关定华所长就已经预留了经费让李启虎搞项目。

李启虎所从事的水声技术研究属于应用基础研究。在他的科研生涯中,有80%的项目是为国防而做,所以他的研究就有“特殊性”:一方面,国情不同,比如,美国的东西海岸都是深海,而我国除台湾以东及南海之外都是浅海,所以,水声传播规律与深海不同,声呐装备会有不同特点,这就要求中国走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声呐技术研究之路;另一方面,因为涉及国防,所从事的研究也要求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

李启虎回国以后就开始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发挥作用,他开始独立承担项目,主持了某型声呐的多功能信号处理机的研制,第一次把广义互谱法测延时的算法用于水下目标的被动测距,同时在信号处理机中采用一次相关内插、二次相关、互谱法等多种不同的测延时方法和数据过滤方法,为提高我国被动声呐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6年开始,我国将海洋领域纳入“863计划”,李启虎在国家“863计划”海洋领域工作了8年。目前我国已把遥感、遥测等技术集成为有一定规模的海洋监测网,国内已有两个这样的示范监测网。一个建在上海,是由科技部与上海市联合建立的上海市(长江口区)海洋监测示范区;另一个是由科技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共同出资建设的珠江水域环境污染监测系统;而由科技部和福建省联合投资的台湾海峡及其毗邻海域海上动力参数立体监测系统也将投入使用。

培育栋梁之才

李启虎善于发现人才,爱惜人才,提携年轻人,敢于放手让学生承担重要项目,在做的过程中得到历练。他的学生李淑秋在做博士的时候,李启虎让她承担了某声呐设计项目,并且作为主要负责人。经历了这个大型项目的组织实施的全过程,使她有可能在日后的大型项目中发挥作用。1999年,学生黄海宁博士来到声学所跟着李启虎做博士后,2002年,李启虎就将一个很大的项目交给他,让他作项目执行负责人。黄海宁博士后出站后,本来打算出国留学,但是,研究室的发展和他自己所拥有的施展才华的天地让他留了下来。一年后,他就成为现在的研究室主任。

对于年轻人,对于学生,李启虎能放手,敢于压担子,这个传统是与三十多年前汪德昭先生和侯自强先生的风格一脉相承的。同时,李启虎对年轻人不分单位、出身,以祖国科学事业为重,唯材是用。对每一个学生和晚辈都一视同仁。李伟昌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老师很快发现了这棵好苗子。将某型声纳硬件和软件设计重担交给了这位刚毕业的硕士生。李伟昌同志确实干得非常出色,顺利完成了研制任务。

现在在海军某科研单位任职的唐劲松教授,1998年到声学所做博士后,当时声学所里住房远没有现在宽松,老师特意为他留了一套房子,为他解除了后顾之忧。1998年底,正好赶上李启虎承担了一个重要项目,尽管当时他还是副高,但李启虎将他与研究员一样看待,同时布置了任务。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很快完成了任务。

李启虎无微不至地照顾关心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这是所有学生的共同感受,在这样的氛围下,李启虎为声学所也为中国的水声学研究培养并留住了一批批人才。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条件还很艰苦,李启虎就通过研究室为学生购置了冰箱、电视机等放在实验室里供大家使用。那时正是出国大潮最汹涌澎湃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走了,刚从国外回来的李启虎,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在读书时,或在刚刚毕业后,就出国参加国际会议或进修访问,李启虎把这种方法称为:“打预防针”,他认为学生出去开眼界、见世面有利于他日后安心留在国内工作。

李启虎桃李满天下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学术带头人。目前,声学所有4个研究室的主任都出自李启虎的门下,所内的研究员中有七八个都是他的亲传弟子,其中三个研究室都与李启虎的科研方向有关。经过文革,国内的科研人员出现断层,在李启虎等一批科学家的努力下,使一大批文革刚一结束走上科研道路的人,现在承担着科研重任。李启虎的言传身教,给学生以积极影响,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

 

李启虎同志学风正派,科研态度严谨,敬业精神强,无私地为我国水声学研究和国防水声装备现代化作着贡献,目前虽已年逾七旬,却也依然辛勤耕耘在科学研究的第一线。不仅承担着国家的大型科研项目,而且还依然亲临一线指导大型试验工作。正所谓鞠躬尽力、功成不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