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香港中文大学陈耀华教授

2010-11-22

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

——香港中文大学陈耀华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陈耀华教授是著名爱国学者,他1950年毕业于广州岭南大学,获物理学士,1952年获物理学硕士,随后在香港大学教书。196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物理学博士,1962-1963年留校做博士后。1963-1971年在美国 Brookhaven 国家研究院工作,先后任物理助理及副研究员。1971年到香港大学工作,先后任物理高级讲师,教授及讲座教授,现在是香港中文大学的荣休物理讲座教授及名誉高级研究员。陈耀华教授长期从事激光物理学理论与实验研究。实验方面,陈耀华主要从事放射性原子束磁共振、激光与物质作用、激光与生物体作用研究;在理论方面,主要从事激光与带电粒子作用、自由电子激光的散射理论、惯性变换、事物发展与文化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近来,陈耀华教授对比分析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科学发展的影响。他认为西方文化是建基于欧洲的游牧文化,以“物本”的宗教文化为主,“人本”的家族文化为次。游牧人逐水草而居,多见树木,少见人邻。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比人与人的关系更为密切和重要。生活的主要问题和兴趣是在于物而不在于人。欧洲文化强调个体、理想、外向、对抗、自由、权利、信仰和绝对性,重视发挥个人天赋欲念的自由和权利的动物性行为。在自然科学思想上,任何事物的了解要科学化,必须先要把有关事物的质转化为量,才可以通过数学逻辑来求得准确的了解。

而中国文化是建基于黄河河谷的大农业社会,以“人本”的家族文化为主,“物本”的宗教文化为次。聚河谷而居,多见人邻,少见树木。人与人的关系比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更为密切和重要,社会的主要问题和兴趣是在于人而不在于物。中国文化是强调整体、务实、内向、兼容、义务、约束、合作和相对性,重视对个人天赋欲念的自我克制和自我修养的人为能力,称之为“德”。重视把矛盾转化成为和谐共存。中国科学未来发展的最重要新方向,还是“传统文化现代化”,亦即是“人本文化科学化”。

陈教授认为综观今天西方和中国的不同外交作风,便可以反映了物本演绎和人本辩证的两种不同的内涵。五四运动以来,在西方列强压迫之下,中国社会倾向以西方文化为标准,只强调中国文化的不足而忽略或否定它的优势,实在可惜。“外来文化中国化”和“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综合自主创新和发展,使中国社会在未来世纪的科技发展将会更加全面和更为完善。

西方文化在“物性理论”发展,对人类物质生活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中国文化在“人性理论”发展,对人类和谐社会的发展将会有重大的影响。

专家简介

陈耀华,男,出生于1924年,著名爱国学者。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荣休物理讲座教授及名誉高级研究员。兼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及新华社香港分社香港事务顾问,香港现代化协会长,香港科技协进会会长,香港科学会创办人,香港物理学会会长,香港科技普及协会顾问,香港国际科技和信息促进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名誉会长,京港学术交流中心董事,香港中华科学与社会协进会名誉顾问,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香港广州市地区各县同乡联谊会副主席,美国物理学会院士,中国物理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中山大学高等学技研究中心基金会常务董事,中国激光学报海外编辑委员,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核安全委员会委员,广州市科技进步基金会名誉副会长,广州市国际科技贸易展览交流中心董事,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及广州古都学会名誉理事,广州市海外联谊会顾间,广州市白云区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