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建立广州生物库队列 打造世界级研究平台

2010-08-26

建立广州生物库队列 打造世界级研究平台

  

由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江朝强教授、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林大庆教授和英国伯明翰大学公共卫生与流行病系郑家强教授联合主持、经广州市科技局批准立项作为重点公关项目、穗港英三方合作的《建立广州生物库进行环境与基因对慢性重大疾病影响的研究》,首期告捷,成果丰硕,持续进展。

该研究始于20039月,至今相继建立了气态液氮超低温(-196℃)储存生物样本的《广州生物库》,长期储存活细胞与血浆,并设立24小时监控自动报警系统,以确保安全;建立Fico11-Pague分离淋巴细胞技术系统及样本管理条型码识别技术与查询操作程序,使任何时候需要取出标本进行基因或生物标记检测时有条不紊,安全可持续性进行。建立了《广州生物库中老年研究队列》,经广州市医学伦理学会审查批准,以自愿报名为原则,至200712月已随机招募了3052850岁或以上的具有广州市户籍的居民作为研究队列,在完成知情同意书签名之后,用一份标准化问卷,收集其个人背景资料、家庭经济状况与医疗保险、吸烟饮酒喝茶史、饮食营养史、职业史、体力活动状况、被动吸烟及室内空气污染状况、精神记忆与睡眠情况、个人生育疾病史、家族史等12类共800多项问题,并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及血尿常规、尿中柯铁咛(cotinine)含量、生化26项测定,以及12导联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和肺功能等检查,同时将每位受检者7.2ml血液分离为淋巴细胞和血浆,存放于4支丹麦生产条码试管(NUNC),每管1.8ml,储存于生物库内进行活细胞保存,可经以后复苏、转染、扩增等步骤使其永生化,进行基因和环境因素的相关研究。该研究从20083月开始至今已进行分期追踪随访研究阶段。

在随机招募研究对象、收集标本、建立广州生物库中老年队列的同时,同步进行分阶段清理数字库、建立基线、资料总结与分析,研究本队列人群经历了不同的社会经济变革,生活条件与生活环境、社会模式与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等因素对某些慢性重大疾病的影响。结果揭示了许多新的发现,例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广州中老年人群中,妇女腿的长度并不能代表其童年时期社会经济的可靠标记,腿长与身高比、妇女怀孕次数增多及月经初潮的年龄与代谢综合征(MS)有关;打鼻鼾频率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每周接触二手烟40小时,接触时间5年以上,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风险增加48%;吸烟可增加主动脉弓钙化和颈动脉硬化、戒烟可明显降低其钙化或硬化的发生和程度,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等。

在该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人员至今已在国内外著名医学期刊发表论著56篇,其中在国际知名期刊接收发表论著40篇(截止至20104月),均被SCI收录,平均影响因子IF超过4.5分,2007年在《柳叶刀》(the LancetIF=25.8)上发表的文章获评为年度全球最好的12篇文章之一,WHO组织的官员代表总干事写信祝贺并表示要在世界上推广本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该研究已将2007年以前的研究成果总结为“广州生物库的建立及环境因素与某些慢性重大疾病的研究”申报广州市科技成果并获一等奖。与此同时,以该研究为基础,先后于2004年底向美国HEI申请《空气污染对广州市中老年居民健康的影响》投标立项,获试验性研究资助;20051月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香港研究资助局(RGC)投标申请《穗港华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基因与环境危险因素研究》,同年11月获批准立项资助(30518001/N-HKU720/05);2005年还接受英国伯明翰大学资助进行《广州市中老年人点碘摄入及甲状腺功能现状研究》;同时还分别有2项子课题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科技厅资助。

该研究自启动伊始,就受到国外许多官方和科学机构的关注,如20044月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副总领事专程到本研究中心参观;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邀请本研究负责人参加中英生命银行学术论坛,并组织英国多家机构到本研究中心参观;国际基因研究机构P3G Observatory邀请本生物库队列研究加盟;法国研究机构Inserm也专门派员访问及参观本研究中心,进行具体的学术交流。到目前为止,该项研究已培博士生5名,硕士生 7名,研究队伍成员多人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

穗港英合作《建立广州生物库进行环境与基因对慢性重大疾病影响的研究》,通过5年的奋斗,打造一个“环境、生活方式及基因对慢性重大疾病影响”的世界级研究平台,将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为慢性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作出更大的贡献。

 

专家简介:

江朝强,男,1944年出生,广东普宁人,1969年大学本科毕业,现任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主医师、教授;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医学院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国家卫生部职业病诊断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职业病临床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健康监护学组长,《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编委、《中国工业医学杂志》常务编委;主编、副主编《有机溶剂中毒预防指南》等5部著作,在国内外发表120多篇论文,其中20多篇被美国SCI收录。曾任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副院长7年、院长11年,政协广州市第八、第九届委员会委员,1996年被评为九五期间广东省“五个一”科技兴医工程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998年被广州市人民政府记二等功,2000年被国家卫生部评为职业卫生先进工作者,2003年荣立广东省抗击非典三等功,广州市抗击非典标兵称号,2008获首届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从1994年至今连续5个周期被评为广州市卫生系统优秀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