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探秘天体运行——记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陆本魁研究员

2010-07-27

探秘天体运行

——记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陆本魁研究员

 

陆本魁,男,江苏省海安县人,1941912出生,中共党员,19637月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力学专业毕业,19677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天体力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台工作至今。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卫星精密定轨及其应用”研究团组特聘研究员,兼任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测控专业委员会顾问,飞行器测控学报编委会顾问,天文学报编委会顾问,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台学位委员会主席,台天体力学研究部主任,台人造卫星运动理论研究室业务负责人、业务副主任,“卫星精密定轨及其应用”研究团组首席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人造卫星系统应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天文学会秘书长,中国天文学会理事,天文学报主编。

陆本魁研究员长期从事天体力学和人造卫星动力学的研究和应用,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测轨预报方案制定和程序研制,组织和领导中国科学院人卫系统对我国多颗卫星和国外卫星进行了跟踪观测和测轨预报,主持了我国“风云一号”、“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以及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测轨方案的研制和论证,主持制定了我国和国外地球同步卫星转移轨道的初轨计算方案和轨道改进技术方案,主持制定了神舟号载人航天海上测控采用的测轨方法,主持制定了“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调相轨道段海上测控采用的测轨、预报方法和地月转移轨道段、月球捕获轨道段、环月轨道段的轨道预报方法,为我国卫星测控中心的基础建设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陆研究员以人造卫星为样本,研究天体力学的测轨方法,率先提出了一种将初轨计算和轨道改进相结合的“半”非线性测轨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测轨的综合性能,已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是非线性天体力学应用研究的重要进展。

他率先组织领导了利用我国卫星观测资料反测高层大气参数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任意偏心率卫星的大气阻力分析摄动长期项和短周期项的准封闭计算方法,为完整建立卫星二阶摄动和联合摄动的分析理论奠定了基础。

主持并完成了我国第一个空间监测网中以轨道测定为中心的软件研制,建立了实时处理的自动化流程和事后处理的轨道专家系统,指导研究生完成海洋一号卫星三亚站目标轨道确定软件的研制,“创新一号”小卫星星上轨道预报模型方案的研制。

陆研究员已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和国内一级学报(天文学报、宇航学报等)80余篇。撰写内部技术报告、总结、教材数百万字。培养已毕业并获得学位的硕士7人,博士6人,博士后1人,目前在读博士生1人。

陆本魁在数十项科研成果中有十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二项全国科学大会奖,四项中科院二等奖,2003年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和1998年两度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1996年获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8年获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2001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08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杰出贡献教师”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