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探索自主创新之路 打造民族进步之魂----访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高旭东教授

2010-02-08

探索自主创新之路 打造民族进步之魂

访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高旭东教授

 

1.     教授,请为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您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您是如何开始创新理论研究的呢?。

 

高旭东:我1984-1988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书,1988年到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读研究生,3年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 在那里工作了将近6年。 在学习和工作期间,对于我国的企业管理和经济改革有了比较多的观察和思考,感觉到我国在企业管理方面和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于是于1997年考入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管理学院读博士,方向是战略和国际管理,这也是我真正做创新研究的开始。

 

2.   教授,您长期从事我国的创新理论研究,请教授谈一谈您对“创新”内涵的理解,并请您介绍一下“社会学习理论”、“后来者劣势理论”、 “障碍——机会”理论等这几个代表性的理论。

 

高旭东:从技术创新角度来看,我认为有两种类型,一是原始性创新,就是开发别人还没有开发出来的技术或产品;二是模仿性创新,就是别人已经做出的产品、技术,我们再独立地以自己的思路从原理上弄清楚,重新做出来。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创新,核心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掌握企业发展的主动权。

我们特别强调创新的目的是掌握企业发展的主动权, 这是因为, 在我国经济已经高度开放条件下,“以技术引进为基础的创新面临巨大的困难:

第一,跨国公司不再愿意向本土企业转让技术。比如,它们有了更多的从它们的技术中获益的机会,比如直接投资办厂。又比如,跨国公司不想让本土企业成为自己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第二,即使仍然转让技术,由于掌握技术转让的主动权,跨国公司也可以做出各种安排,使他们在与本土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

第三,由于不得不同跨国公司在本土市场上展开面对面的竞争,本土企业可能没有时间、没有机会走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全过程,而是陷入反复引进的陷阱。

第四,也是最主要的,在经济高度开放条件下,跨国公司拥有的强大的“先行者优势”可以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根据著名管理学者、哈佛商学院钱德勒教授的研究,“先行者优势”是如此之强,先行者建立的进入壁垒是如此之高,以至于在上世纪20年代以后,只有两家新建企业进入美国化学工业前50名,没有一家新建企业进入世界制药工业前30名。实际上,这一现象并不只存在于上述两个工业,汽车、电子、信息等领域的情况是非常类似的。这样一种现象所传递的信号是非常明确、也非常强烈的:在同一个市场上,领先者的优势是极其巨大的。这就意味着,在高度开放的条件下,即使在本土市场上,本土企业作为“后来者”, 是很难在同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取胜的。

对于提到的几个理论,主要是希望回答这样几个问题:中国企业在什么条件下会进行自主创新,自主创新额度主要难点是什么,以及如何进行自主创新。以“后来者劣势理论”为例,我们的研究表明,本土企业有很多机会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但是,本土企业作为“后来者”把这些技术产业化可能很难。比如TD-SCDMA是世界三大技术标准之一,但很长时间内很多人不认可,直到近几年才开始大规模的产业化投入。现在国内产品的广告宣传都会强调自己的产品配件来自德国,技术源自美国,设计来自意大利等等,这样的广告很多。这其中隐含着一个非常危险的东西,就是自己断掉了自己发展的后路,因为潜台词是只有国外的才是好的。这样一来,自主创新就难了。因此,要搞好自主技术创新,必须解决“后来者劣势问题”。从企业的角度看,要付出更过的努力,要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客户的需求。从政府的角度看,其中一个措施是,经济开放不能过度。

换句话说,对于处于追赶过程中的国家而言,经济保护可能是成功追赶的必要条件。市场开放不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市场保护也不是本土企业竞争力弱的根本原因。实际上,著名创新学者、MIT 教授CUSUMANO 的研究表明,从1960年开始的大约20年中,日本轿车进口只占国内销售的1%左右。CUSUMANO进一步指出:日本政府的一项政策,即通过限制轿车进口保护本土企业,就使得一项原本肯定会失败的事业变成了一项利润非常高的事业,而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明显但非常关键的关系:尼桑、丰田,以及整个日本轿车工业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国内市场的保护。

 

3.   请您谈一下,目前在创新过程中,我国企业、政府和高校各自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而我们要真正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还要做出哪些努力?

 

高旭东:短期内,由于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还不是创新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发出来的新技术,企业没有能力顺利地接手,所以高校和研究所只好自己出面做产业化。从长远看,高校应该做的是最前沿的技术研究和技术探索,即研究一种技术的可能性。高校本身是没有从技术开发一直到生产的这种全方位的积累的,所以一项技术从不成熟到成熟,这一过程应由企业来完善,不要过分依赖高校,而且那也不是高校应该做的事情,企业必须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企业创新不理想,相当多的企业还不是创新的主题。原因主要是:一,压力不够,企业没有真正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而是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做市场等短期投入上;二,企业对自己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缺乏信心,认为自己搞不出来;三,外部环境对企业能力的质疑也是导致其创新动力不足的重大原因,比如前面提到的“后来者劣势”问题。

我认为,中兴、华为的经验值得思考。这些企业刚刚起步的时候,技术创新能力也很弱, 对高校、科研院所的依赖非常大。现在, 情况完全变了,整体而言,他们的技术力量远远强于高校、科研院所。中兴6万多员工,15千多人是博士、硕士。企业强大了,高校、科研院所的主要职能是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包括受过良好训练、 熟悉知识、技术前沿的博士,以及探索新理论、新技术。

政府也要承担起责任, 特别是要有 “应急政策”,主要是建立自主技术创新国家工程,由中央政府直接负责,以国家的力量坚定不移地支持象TD-SCDMA、曙光高性能计算机这些已经取得的重大自主技术创新成就。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错过自主技术创新的最佳时机。相反,如果不万分珍惜这些成果,认为没有这些创新还可以有别的创新,那就一定会贻误战机,因为在我国已经加入WTO、我国经济已经高度开放的情况下,跨国公司留给本土企业的时间不可能太长了,如果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在核心技术的自主开发上取得重大突破,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了,至少在非常长的时期内是没有机会了。

这里的关键是:一定要认识到,开发重大核心技术是一件非常费时费力的事情,即使有了良好的企业内外部环境,一项重大技术从开始酝酿到基本成熟,没有5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是不可能的。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索尼开发“TRINITRON”显像管花了8年时间,方正开发激光照排技术花了10多年,TD-SCDMA的开发也已经11年。

 

4.   在您的专业领域内,您承担了很多重要课题,发表了许多的学术论文和论著,并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和奖励,请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高旭东:做的还很不够。一定要说成绩, 对《企业自主创新战略与方法》(2007,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这本书还是比较满意的, 特别是一些理论观点已经或者正在一些企业的技术创新实践中得到应用。

 

谢谢您的支持,最后衷心祝高教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上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