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海缆建设的探路人——记著名海缆路由勘察专家徐家声教授

2009-12-28

海缆建设的探路人

——记著名海缆路由勘察专家徐家声教授

海底敷设电缆或光缆与所有的铁路公路建设一样,第一步也要选址选线。首先在海缆登陆的两端初步确定海缆登陆和与陆缆连接的地点(人孔),然后确定海缆在海中到达另一端的登陆点及人孔的路线。此后,根据现有的资料对拟定的登陆点、人孔和海上路线进行可行性(桌面)研究,通过比选推荐适宜勘察的最佳和备选的登陆点、人孔和路线,然后通过实地勘察,确定用于海缆施工的登陆点、人孔和路线。这一过程被称为海缆路由勘察,它是海缆建设工程的基础,是工程成败的关键。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徐家声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海缆路由勘察专家,三十多年来,他一直战斗在海缆路由勘察工作的最前线。

开启我国海缆路由勘察新时代

徐家声从1974年起参加的海缆路由勘察工作。那时我国的海缆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海缆路由勘察的技术及方法都很落后。当时他参加的432海缆路由勘察是从莱州湾的寿光至辽东湾的复州,全长约380公里,是当时国内最长的一条海底电缆。有关部门对该工程非常重视。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决定改变以往不做路由勘察,根据海图选择路由的按图索骥的传统方法,开展路由勘察,科学地选择路由。首先通过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分析研究和现场踏勘,确定该路由勘察应开展登陆段及海上路由段的自然环境勘察,内容包括水深、地形、底质、浅地层剖面测量、海底沉积物表层取样及柱状取样,潮位、海流测量等,还应开展海洋开发活动状况调查,内容包括登陆段的交通及施工条件及障碍物等。此次路由勘察与1973年建成的中日海缆路由勘察开启了我国海缆路由勘察的新时代。

他从20世纪70—80年代先后参与并负责完成穿越黄海和渤海的连接山东半岛至辽东半岛、旅顺—金州湾、长山列岛诸岛之间、青岛—胶南的海缆路由勘察,为我国渤海及黄海的海底电缆通信网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在1986年完成了即墨-田横岛海底电力电缆的路由勘察,为我国海底电力电缆建设积累了经验。

推动我国路由勘察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世纪80年代通信技术发生了一场革命,海底电缆逐步被光缆所取代。海底光缆工程建设风起云涌遍及全球。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的十余年中,他担当课题或技术负责人先后于1994年完成了大连至烟台、蓬莱至长岛海底光缆路由勘察。1996年完成了穿越北部湾的广西北海至海南临高的海底光缆路由勘察。1997年9月完成了中美海底光缆系统(CHINA-US)中国海域汕头段路由桌面研究报告和亚欧海底光缆(SMW3)上海段、汕头段、香港段、澳门段的海底光缆路由勘察。2000年3月完成了东亚交汇(EAC)青岛至韩国及日本的N段、M段的路由勘察和北亚光缆系统(NAC)桌面研究报告。8月完成了亚洲及太平洋2号光缆汕头段及上海S4A段的路由勘察。2001年1月完成了C2C香港段海底光缆路由勘察;3月完成了东亚交汇2号(EAC2)香港段和C2C上海3B1段路由勘察。在这一年11月还完成了广东徐闻—海南海口穿越琼州海峡的路由勘察。2002年2月完成了东亚(EAC)光缆N段,M段的青岛登陆段路由改线勘察。2003年参与中美2号光缆前期的路由设计工作并完成上海崇明—台湾头城的路由桌面研究报告编写。2005年9月完成了东亚环球海底光缆系统(EAC1)M段青岛登陆段及近岸段的路由勘察和(EAC1)M段路由勘察报告的改写。2006年他应中国网通集团公司的邀请,担任建设连接中美韩的光缆系统(TPE)的技术顾问,完成了该公司负责在青岛登陆的S1N,S2段的中国及邻近海域路由选择的前期准备工作(DTS),提供了路由选择所需的海洋环境和海洋开发活动资料及全面的技术支持。2007年2月完成了跨越太平洋直达光缆(TPE)青岛S1N段和S2段路由桌面研究报告,为该光缆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路由设计图,为该光缆的顺利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30多年来一直与我国的海缆事业一起前行,为我国的海底光缆系统建设和路由勘察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新旧更替 为我国海缆弃置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至今,徐家声仍然十分关注海底光缆建设的新动向。目前在不断建设新光缆的同时,许多过期服役或技术落后的海缆的弃置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上,这是一个影响我国海缆建设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他广泛收集国内外的有关资料,认真研究我国的具体情况,于2005年完成了我国第一条海底光缆一中韩海底光缆(CKC)的弃置报告的编写,并获得有关部门及专家的好评。2006年他又完成了中日海缆弃置报告的编写,为我国海缆弃置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三十多年的海缆路由勘察工作中,徐家声完成了20多条国内外海缆建设工程的路由勘察。不断吸取国内外路由勘察工作的经验,总结出一条符合我国实情的海缆路由勘察流程,使我国的海缆路由勘察工作在科学的道路上健康发展。2003年与香港EGS公司合作提供的海底静力触探仪(CPT)在辽东湾完成了辽河油田海底管线测量。这是我国首次把CPT 这一新设备新技术应用到大陆海域海底工程测量中。

1987年徐家声主持的“867海缆路由勘察”获得海军优秀工程奖,2001年“亚欧海底光缆(SMW3)路由勘察”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同时获得国家建设部优秀工程金奖,2005年“中国海国际海底光缆路由勘察及选择研究”获得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专家档案:

徐家声,男,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现为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