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详情

推动中国地质学发展 搭建世界一流技术平台——记著名地质学家刘敦一教授

2009-10-05

推动中国地质学发展 搭建世界一流技术平台——记著名地质学家刘敦一教授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刘敦一教授长期从事质谱技术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是当代国际优秀的锆石年代学及质谱专家,中国同位素地质方面的学术带头人。他将46年的时光全部奉献给了同位素地质事业,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记者:您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为我国质谱技术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请介绍一下您的主要科研成果。
 刘敦一:我所谈及的所有成果的获得都是集体努力的结果。我们建立了中国最好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实验室,还最早建立了铅、铀、铷、锶等质谱同位素稀释法、高精度氧、硫同位素分析方法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超净化实验室和微量锆石定年方法;完成了铼——锇定年法、质谱同位素稀释U、Th不平衡系列定年法和单颗粒锆石蒸发法等新方法。在建立华北陆块早前寒武纪地壳演化的年代格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近年来,利用SHRIMP仪器的技术优势,开展了超高压岩石、蛇绿岩的定年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  记者:2001年,我国引进了第一台SHRIMP II,建立了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北京离子探针中心”,请介绍一下这个中心的概况。
 刘敦一:北京离子探针中心搭建了中国最现代化的世界一流地质年代学技术平台,坚定地走“开放、共用、高效”的道路,短短5年便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实验室,成为当今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地质年代学实验室。北京离子探针中心主要从事地质年代学和宇宙年代学研究;进行必要的矿物微区稀土地球化学研究;解决重大地球科学研究课题中的时序问题;大型和特殊矿床成矿时代研究并从事科学仪器研发等。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以来仅以北京离子探针中心的年代学数据发表的科学论文共392篇,其中国际SCI论文91篇。“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已被国家誉为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的典范。
 记者:2004年您负责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大型科学装备远程共享示范研究-离子探针示范系统”的研究,请介绍一下这个项目的情况。
 刘敦一:这个项目以提高国家重点科学装备的使用效率和应用水平为目标,成功构建大型离子探针质谱仪(SHRIMP II)远程共享示范系统(SROS),为国家大型科学仪器装备的远程共享与远程科学实验提供示范。项目由北京离子探针中心、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吉林大学三方合作完成。项目组先后在湖北宜昌、巴西圣保罗大学、加拿大安省地调局、南京大学、意大利米兰Bicocca大学和台北中研院建立了SROS远程工作站,并多次成功开展了锆石样品远程定年工作。实现了SHRIMP II仪器资源的全球共享。SROS系统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及用户的一致高度评价,在国际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记者:您在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房门付出了巨大的精力,为世界了解中国地质,中国认识世界地质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请介绍一下您在这方面的工作。
 刘敦一:我曾经担任国际地科联副主席(1992-2000),国际地科联提名委员会委员(1996-2000),第九届“国际地质年代、宇宙年代学和同位素地质学术讨论会(ICOG)”组委会主席,ISPCTE(2007前寒武纪年代学及构造演化讨论会)组委会主席,北京国际分析仪器展览会和科学讨论会(BCEIA)三届至十届学术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学术委员会副主席、第九届学术委员会主席。还主办过一些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自1999年接任IGCP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后,推行了一些新措施,将中国IGCP的活动推向新的高度。
 专家档案:
 刘敦一,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北京离子探针(SHRIMP)中心主任,IGCP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曾任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1993-1997),中国质谱学会理事长(1996-2000)。